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短板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许淑萍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乎基本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也还不够顺畅等,特别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这些矛盾和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要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适应原则。适应原则是指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是要求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众需求程度相适应,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保障水平,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要,同时又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能力。社会保障水平是发展变化的,社会保障水平如果超过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失去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支撑,而如果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发展水平,则要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适度倾斜原则。社会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对于一个拥有1.28亿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重要的课题和任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供给活动中,始终存在着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服务需求无限增长的矛盾,公共资源的数量始终限制和制约服务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公共资源增量不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保证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补齐短板,应改变分配方式,向低收入阶层适度倾斜,给予低收入人群更多关注,实行差别化供给。

  三是可持续原则。经过近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并正在走向“全民社保”的新时代。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责任失衡、利益失衡以及制度运行风险、基金贬值风险与社会冲突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保持制度稳定,才能可持续发展,在着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制度的稳定不是拒绝变革,当前最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建立和巩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四是系统原则。社会保障是由多项具体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在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功能,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顺利转换和衔接。通过优化整合制度、加强政策衔接、有效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从整体上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各主要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好社会保障体系内部各系统之间、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之间、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之间的关系,消除保障项目之间轻重失衡、职责不清、相互混杂的无序状态。(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科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