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的思考
//www.workercn.cn2013-11-19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二、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是构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

  打造经济升级版需要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业附加值高、潜力无限的独特优势和特点,使其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

  一是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提供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文化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灵魂。文化产业是生产内容产品、创造精神财富的产业,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而且在提升发展质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新活力和影响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人的城镇化、现代化的根本要义和重要保障。文化能够赋予城市高尚的生活品质,文化产业升级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具有更多文化含量,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最终成就城市发展的一流质量。

  二是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在稳增长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天然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和功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消费,实际上是文化观念、理念和价值观的传递,文化产业具有创新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自主创新的氛围营造和能力提升;文化产业以内容创新为实质,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变化,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要求文化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以传播方式和媒介创新为载体,文化产业升级将使文化企业获得不断增长的利润空间和消费群体,并推动着关联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加速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具有优化结构、融合性强、可持续的独特优势,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其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文化产业升级能迅速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抓住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文化产业具有产业融合的特点,其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品质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新兴产业门类和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如三网融合带动文化产业链上众多行业发展,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都将获益。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经济的特点,是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较小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会随着资源枯竭而萎缩,不仅消耗低、污染小,而且能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中国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从全球发展视野看,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重大使命。

  其一,所有的大国崛起都不只是经济物质层面的崛起,更根本的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崛起,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上的强大,更应是作为具有5000年历史文明大国理念的建构。中国和平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崛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包含有一个强大的“文化梦”。在这个意义上,如同历史上,中国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播扬光大,今天的“中国思考”也应当能够成为世界思想知识体系的重要成分。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产品的制造大国,而且也应是世界思想知识产品的生产大国。当今,发展文化产业已不仅仅是出于满足本国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显示出对于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意义。文化产业成为世界文化资源和文化主导权争夺的主战场,决定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地位和命运,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应有之义,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战略选择。环顾当今国际文化产业格局,仍然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主导,据统计,国际文化市场构成为美国43%、欧盟34%、日本10%,而中国则不足4%;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美国占GDP的25%、日本和英国都超过15%,而中国不到4%。文化产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和平崛起和文化复兴不能没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以及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文化软实力能否形成全球性的影响、有效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文化产业能否转型升级决定了中国和平崛起和文化复兴能否得到最终实现。

  其二,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并不是可有可无和可多可少的东西,而是公民必须得到保障的重要权利。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相比,文化权利是更高层次的权利,具有其他权利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文化权利的这一重大意义已经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公认。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之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来加以强调,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创意能力受到尊重。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能够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了公民就业机会和收益,增强了实现文化权利的经济基础。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加大,文化权利包括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受保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权利要求。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加丰富多样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增强了文化服务效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为文化权利的普遍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就需要人的创造性,尤其是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阶段,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这是人们发挥文化创造权的重要表现。因此,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文化创造权、文化成果的享受和受保护权。

  四、从深圳发展的特殊使命看,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是当好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根本要求。

  其一,改革开放是深圳的特质和灵魂,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对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提出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勉励深圳当好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增强深圳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继续引领全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一方面,改革是深圳发展的最大红利,而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能革新的领域。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增强了文化产业作为新经济引擎的社会共识,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释放改革活力,并推动着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促进其他领域的综合改革,更好地挖掘改革红利。另一方面,中国开放是世界最大的开放,文化贸易成为新的国际竞争热点。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日趋活跃的文化大国,理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尽快扭转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加快文化“走出去”,激发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利用文化展示本国形象、拓展国家利益,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更好地让世界分享中国开放红利。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文化产品出口占全国的20%、进口占全国的18%,是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通过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这是深圳为提升全国对外开放水平、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进步的诉求和动力有所不同:在现代化的起飞阶段,人们首先拼的是经济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在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人们拼的是管理与制度建设;而到了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拼的是人文和创意。进入21世纪,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成为城市竞争铁律,文化实力直接影响着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世界性城市的发展历史上,伦敦提出打造“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金融业而成为第一产业;纽约是世界文化俱乐部,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中最富活力行业之一,创造着惊人的价值,观看百老汇演出、听一场音乐会成为去纽约旅游的重要内容;新加坡提出建设“一个充满动感与魅力的世界级艺术城市”,文化产业持续创造着高于金融业和石油化工业的经济效益,构成了国家创意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当今,世界先进城市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越来越优先考虑文化因素,无不千方百计抢占文化产业这一重要制高点。当前,深圳人均GDP已近2万美元,正处在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但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释放,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深圳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文化产业理应发挥不可或缺的突出作用,应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生命力,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迅速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领、推动整个城市发展,为国际化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的现实条件

  当前,全国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极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深圳作为全国较早起步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文化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业态创新齐头并进,为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产业增长速度加快。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2年文化产业比同期GDP增速高6.8个百分点。深圳更是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典型城市。近10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近25%的速度发展,2012年实现增加值1150亿元,占GDP比重由2003年近3%提高到9%,成为城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2013年上半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仍保持18.5%的快速增长态势,高出GDP增速9个百分点,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二是产业外延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文化“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与科技、金融、商业、旅游等融合发展,这既是文化产业外延扩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迫切要求。深圳发挥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创意设计业比较发达的优势,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涌现出腾讯、华强文化科技、A8音乐、环球数码、华视传媒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

  三是产业主体形成规模。近年来,深圳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体。目前,深圳已有16家文化企业分别在国内和境外上市,另有8家公司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一大批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处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全市形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0多个,涵盖了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等领域,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四是产业环境不断改善。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手段出台《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制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产业主体竞相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同时,注重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文化产业开放式发展的地缘优势。特别是着力打造文博会、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为激活利用好国际国内文化产业要素创造了优良的市场环境。

  在拥有良好发展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这也为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远大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文化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传统文化制造企业从规模上看仍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深圳2012年度百强文化企业中,印刷包装、珠宝加工等制造类企业数量占到47家,真正从事文化内容及文化服务等高增长值业务的文化企业所占比例较低。从发展趋势看,虽然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作为支柱产业的积极作用有待加强。

  二是规划空间资源紧缺。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土地空间保障方面总体上存在后发劣势。产业规划用地增量不足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企业用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对企业扎根深圳发展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对引进和规划建设新项目而言,受土地资源紧缺和地价成本过高的约束,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深圳落地远比在内地困难,对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将带来较大影响。

  三是创新模式有待提高。深圳虽然利用高科技优势,成功探索出了“文化+科技”等新兴产业业态,但随着业态融合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已有的思维和传统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创新模式有逐渐固化的趋势,产业创新从整体上看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和提高。

  四是产业人才较为缺乏。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现有的总量、结构、水平,以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人才流动和引进机制、人才使用和管理制度等,都不能满足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高端创意人才匮乏,文化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认定标准空白也成为制约人才成长的瓶颈。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