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倾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徐建华//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的重要部署。广东省东莞市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积极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长效机制。

  坚持正确理念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整个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正确的思想理念来引领。一是强化文化民生导向。把文化民生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二是倡导文化公平观念。创新公共文化扶持方式、运行机制和供给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文化公平的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文化环境,努力打破城乡、户籍、群体界限。把文化战略作为重要战略,把文化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大力实施“文化东莞”工程,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首要任务,纳入五位一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10件民生实事、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通过设立5年50亿元的“文化东莞”工程专项资金,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三个100”工程,形成了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扶持、用地审批、人才引进等政策框架。另一方面,积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坚持体制机制支撑。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一是改革公益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集团。二是创新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模式。围绕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如东莞图书馆实现了馆际资源联合集约利用,建成了全国首个“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区”。三是改进公共服务扶持方式。改变财政直接投入的扶持方式,推行“公共文化服务补贴计划”,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建立政府补贴提供免费、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四是强化文化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印刷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坚持促进共建共享。坚持均等化、常态化、互动化和一体化方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科学配置、合理流动,实现共建共享。一是突出均等化。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100%覆盖。同时,结合实际,着力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突出常态化。完善流动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流动文化服务。三是突出互动化。出台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馈办法,实行“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模式,根据群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各类文化服务活动。四是突出一体化。把公共文化一体化作为珠江口东岸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与深圳、惠州建立图书、演艺等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区域联动、服务一体的深莞惠都市文化生活圈。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