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从“熊出没”看地域性语言对东北动漫影响
//www.workercn.cn2014-07-20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动画片是每个人儿时最渴望的事物,是长大后最美好的回忆;曾几何时“黑猫警长”、“葫芦娃”、“大闹天宫”、“邋遢大王”、“天书奇谭”这些经典的动画片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70、80人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加菲猫”、“海绵宝宝”、“灌篮高手”、“奥特曼”等。在我们不断感叹美国与日本对动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能够撬动中国动画的支点在哪里?

  在一些较为成功的优秀国产动漫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模仿的痕迹,如《我为歌狂》、《大耳朵图图》、《喜羊羊与灰太狼》、《饼干警长》等。而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已经成为近年来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不断挖掘和制作的重要素材,但对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又如何呢?民族传统元素的多元化、复杂化使得我们盲目将传统直接拿来,没有探寻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的《虹猫蓝兔七侠传》这一类作品中武侠元素的威力可见一般。难道中国被世界认可的文化就只有功夫吗?难道传统不应有它更独特的一面吗?

  2011年的某一天,电视里传出一个别样的声音“熊大,这可咋整呀”,这是动画片还是广告,带着好奇笔者坐到了电视机前。《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以它特有的地域性东北方言感染着观者,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造就了东北人独特的性格特点——粗犷、豪迈。语言最能直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东北方言更具特色。首先东北方言感染力强,易引起注意;其次,东北方言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可塑性较强,易记忆、易流传;最后,东北方言语感与表情较为丰富,易于传达。

  动画片中主要人物有三个:光头强、熊大、熊二,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他独特的一面——地域性特色,浓厚的东北风。在3人中最具语言特点的当数熊二,嘴里永远操着一口不太流利土的“掉渣”的正宗东北话,“熊大,俺都快饿死了”、“熊大,这可咋整啊”、“他咋睡在俺们这儿啊”、“这是啥东西啊”等等,方言的介入使动画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视听感受,不但儿童在观看中产生乐趣,更有助于流行语的产生与推广。而“光头强”则以深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长着似“雪村”的形象特征,带着东北特有的“棉帽”,典型东北人物形象。中国的方言有好多种,不但各省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地方之间也有着不小的差别,大连、锦州、唐山、辽宁、吉林等,这些区域性语言如果能在动画片中得以发挥,将对东北本土性语言的保护起到很好的效果。也许你认为这种语言形式不够美,有些缺憾,甚至还有点俗,但正因为这种不够美略带缺憾的语言用它特有的语调创造了美,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语言美展现了东北地域性方言的缺憾美。这种地域性文化所呈现出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动画设计者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了动画设计者作品的个性化创造,更决定了动画作品是否具有“东方文化内涵”,是否具有“东北特色”。

  吉林动画学院是我国动画基地之一,东北地域性的民族语言也给中国动画本土特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应该珍惜并加以很好地利用。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