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筑牢“人管自己”之本
——关于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孙正聿//www.workercn.cn2014-08-13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孙正聿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发扬延安整风精神,又要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作出新的提炼和概括。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则重在防止滥用权力和解决信仰迷失。防止滥用权力,就要强化“制度管人”;解决信仰迷失,就要强化“人管自己”。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筑牢“人管自己”之本,就要掌握“看家本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以端正思想路线、善于“重新学习”以提升治理能力。

  一、掌握“看家本领”以坚定理想信念

  对于党的作风建设,人民最直接的关切是惩治腐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苍蝇、老虎一起打”,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苍蝇”、“老虎”的本质都是滥用权力;“苍蝇”、“老虎”的根源都是信仰迷失。“制度管人”和“人管自己”,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让“人管自己”这只“手”“硬”起来,首先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切实解决信仰迷失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手中有权而不谋取私利,手中有钱而不恣意挥霍,懂得“潜规则”而不随波逐流,“能为”而“不为”,就是因为人管住了自己。人为什么能管住自己?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仰、有超越一己之私的追求。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提出三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要不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三是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对此的回答是明确的、坚定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因此,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以坚定理想信念。

  掌握“看家本领”以坚定理想信念,重在四个“信”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信念”。这四个“信”字,是筑牢“人管自己”的根基。

  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状态,是人们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依据、标准和尺度。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社会主义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直强调我们整个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最根本的就是这样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信仰,我们才能“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是我们的理想信念的“灵魂”。

  二是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信仰是人们对某种观念、思想、理论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从而调动人的全部力量为实现这种观念、思想、理论而奋斗。我们的理想信念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没有这样一种“信服”,就没有真实的理想信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道理?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说:马克思的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另一个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我们的理想信念的根基,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就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奠基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想信念,才是值得人们追求、得到人们信服的理想信念。掌握“看家本领”,首要的是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三是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满足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必然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需要完善的一面;有令人振奋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全面地分析和准确地判断,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定成绩,更不能不分本质与现象、全局与局部、主流与支流。从本质上、全局上、主流上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是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最关心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是中国人民,最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是中国人民,最渴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也是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的生活以理想和信念,赋予人的思想和行为以理论的支撑。坚信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才能从根本上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实事求是”以端正思想路线

  坚定理想信念与端正思想路线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反映现实、全面地把握现实、深层地透视现实、理想地引导现实,才能形成“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实际”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实际”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要有很强的理论思维水平,特别是要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实事求是”的过程,不只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人管自己”的过程。

  “实际”的情况到底怎样?这就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这既是正确把握世情、党情、国情的过程,又是正确把握民心、民意、民愿的过程。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做到亲知、真知、深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道听途说,“嘘寒问暖”之后就“打道回府”,是不可能真正把握到客观情况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对“实际”的直观反映,而是对“实际”的能动反映。能不能看清楚实际,能不能看明白实际,能不能看透彻实际,不仅取决于调查得是不是深入,而且取决于有没有关于调查对象的知识。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研究实际,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把握实际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抽象力就是理论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切实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列宁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研究要做到不沦落为“儿戏”,就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要有实事求是的本领。理论背景不同,理论思维水平不同,对“实际”的理解就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

  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调查研究是艰苦的,学习各种知识、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同样是艰苦的。把时间、精力放到调查研究、学习知识、增长能力上去,首先要把“心思”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去。没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调查”就会走马观花,“研究”就会浅尝辄止,“学习”就会一知半解,“能力”就会缺少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调查才会切实,研究才会深入,学习才会认真,能力才会增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说到”、“做到”。

  三、善于“重新学习”以提升治理能力

  “人管自己”,既要掌握“看家本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以端正思想路线,还要善于“重新学习”以提升治理能力。能否切实地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不仅关系到“事”做得如何,而且关系到“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只有善于重新学习,本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事情办好了,才能在求是为民的过程中不断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当代的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集中地体现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人们存在方式的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一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人类已经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又进入到所谓后工业文明。不管我们把这个后工业文明叫做信息时代也好,叫做知识经济时代也好,它都标志着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二是人们存在方式的变革。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是一般性的变化,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全面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变革着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变化,日常经验科学化、日常消遣文化化、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行为法制化、农村生活城市化,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这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变化。三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空前变革,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不仅促进了社会的组织方式和人们的交往方式的变革,缩短了社会的时空,拉近了交往的距离,增强了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变革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影视产业、音像制品、网络游戏、时尚消费,使人们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空前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在“重新学习”中提升我们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

  变化中的世界和变革中的中国,是今天的最真实的“实际”。人们的世界观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从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真正使思想与时代特征、世界潮流和创新实践相符合,从而以变革的世界观去面对变化中的世界和变革中的中国。人们的“现实的生活过程”是与时俱进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永远不会达到终极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只能是在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中实现;离开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就会造成主观与客观的相背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直面现实,保持顽强的学习意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思考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我们的世界观与发展的世界相符合,使我们的治理能力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既“管好自己”又“做好事情”。

  (作者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