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一家企业组织青工与劳模、技师签订师徒培带合同,不料受人尊重的劳模却在带徒方面遭受冷落——
【思想政治工作一事一议】劳模带徒缘何遇冷?
//www.workercn.cn2016-06-0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汉铁路局襄阳机务段是一个拥有近5000名职工的动力运输单位,主要担当襄渝线、焦柳线、宜万线、汉丹线等线路的客货运列车牵引任务,以及日常近400台内燃、电力机车的I级修整备任务。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更新,企业对日常专业和个人业务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搞好“传帮带”,促进职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该段出台了《劳模技师带徒管理办法》,组织青工一对一地与47名劳模签订师徒合同。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劳模并不“抢手”,一些青工更倾向于经验丰富能说会干的技师。

  有职工认为,从爱岗敬业的角度上讲,劳模的确有过人之处。有些劳模有实战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传授技术时枯燥乏味。既然是双向选择,我们也可拒绝与劳模签订师徒合同。

  还有青工认为,劳模的工作标准高,日常工作比别人要认真负责,要求会更严格,再加上带徒较多,很容易分散精力。选择技师当师傅,更实在。

  管理人员认为,劳模在单位是“稀有品种”,是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身上有很多闪光点,青工与劳模签订师徒合同,不仅可以学习劳模的业务专长和技术特点,还可以传承劳模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经过与劳模座谈和走访后,部分劳模也抱怨现在的徒弟不好带,有的年轻职工学习业务积极性不高,还有的职工不愿意干脏、累、险、苦的工种。

  原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操幸福说:“我们平时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干出色,在带徒方面的确缺乏经验,徒弟成长缓慢。”

  针对劳模带徒遇冷现象,该段在反复调研后,认真修订了师徒培带管理办法。一方面结合青工个性特点,为劳模传授带徒技巧,并聘请专业人士对劳模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请专职教师,在理论上指导劳模,力求劳模在带徒传技的过程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另一方面,升级师徒培带合同相关标准,加大劳模带徒奖惩力度。培带期间,徒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获奖,劳模按比例给予奖励;对见习期间就能够单独作业,且鉴定成绩达到优异的,师徒双方共同奖励。反之,如果在期限内鉴定不合格者,师徒双方均会受到处罚。

  此外,该段职教科还定期对师徒培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确保师徒培带质量和效果。

  此办法完善之后,徒弟对劳模更加理解和尊重了,47名劳模,短期内都有了自己的爱徒,师徒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了,许多劳模放弃休息时间和徒弟一起探讨故障处理办法、应急处理知识等,在全段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汉丹客车队司机程灵令为参加铁路总公司技术比武,与他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聂德军一起恶补平稳操纵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程灵令前不久获得铁路总公司和谐D3C型机车平稳操纵第二名的好成绩,路局授予程灵令“标杆司机”,聂德军也获得了最佳劳模师傅。(邹明强 龙成波 马仁林)

  编辑点评:“鱼”与“渔 需兼备

  师带徒,也叫师徒制、学徒制,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的模式。资料显示,以精工制造业享誉全球的瑞士、德国等国家,精良的制造工艺主要得益于“师带徒”制度。

  师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传承,有自己独特的延续方法,身怀技艺的人招收学徒工,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即所谓的“师带徒”。

  在那个时期,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感情,彼此负有不小的责任和义务。这在人际关系日渐疏离的今天,很难做到。

  徒弟最喜欢“缺什么补什么”、“补了就有用”的传授方式,可以让自己花费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实用的内容,有利于直接促进实际工作。这也是文中企业劳模师傅遇冷的部分原因。根据岗位需求、员工层次,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和培训内容,这是师带徒成功的前提条件。

  师傅选拔的标准和原则,应是品德优秀、具有创新思维、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且对师傅进行必要的培训,教给他正确的培训方法,很多技术好手都不太懂怎么教人。要让师傅“鱼”与“渔”都兼备,需要相关部门下大力气教给他教育教导的方法,教给他与徒弟沟通的方法等。

  “师带徒”期间是青工工作习惯的养成期。师傅在工作中的言行和作风都会对徒弟产生很深的影响和感染。所以,作为师傅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徒弟做出楷模;徒弟当有选择地学习,取精去糟,做到“学为我所用”。(晓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