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实干开新局·改革再出发
//www.workercn.cn2013-12-27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梦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能够创造出来。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对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现实还有不小差距,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把机会化为现实》,3月22日

  编者手记: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回望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国人民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条复兴之路上所记录的筚路蓝缕的伟大历程,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倍加珍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日益成为全世界逐梦、圆梦的理想之地,我们有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鼓舞。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要把一腔爱国热情化为实干行动。正如1月25日本版刊发的《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实干英雄》一文中所言,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所有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用到为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人民福祉上来,才能得到最大的价值满足,才能成就一个大写的人。

  外交新局

  中国对“一己之私”说不,点出了当前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一个本质的问题。迷信自我利益至上的理念,只能说明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反对凡事只从“一己之私”出发,就是要摒弃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思维窠臼和路径依赖,以新的理念认同和游戏规则,来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在处理对外事务上,一直在积极倡导和实践独具特色的新型理念,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对“一己之私”说不 凸显中国新思维》,4月12日

  编者手记:在国际交往领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少人将其奉若圭臬。国与国的交往当然会涉及利益,但如果总是以利益来界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那几乎肯定不会有“永恒的朋友”。本版曾刊发《“真实亲诚”交朋友彰显中国外交理念》(3月29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面临的世纪难题》(6月14日)等文章指出,当前,全球秩序正处于一个大调整、大变局之中,中国外交必然也要因应时代而动,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就是要以“真实亲诚”的态度去结交“永恒的朋友”,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今天的中国人,念兹在兹的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追求的是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原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也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近一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度猖獗,几次三番挑战国际共识底线。本版刊发《日本政客一再胡言妄语意欲何为》(5月17日)、《正视历史中日关系才能走向未来》(5月31日)、《让历史与正义的钟声长鸣》(12月6日)等文章反复阐述一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为维护和平出力,是各国关系融洽的必要条件。日本想要翻二战历史的案,注定只能是一场荒唐的迷梦。

  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在增加,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在增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尤其需要做的,就是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重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作风、行为的转变。这既是一个与时俱进除弊去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以此为契机,让全党风貌来一个大的改观,正当其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重在除弊去垢》,6月21日

  编者手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党内风气好,党和人民就能够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党内风气不好,党群关系就会受损,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会受挫。只有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我们才能从容面对这样那样的“考试”,把事业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今年年中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本版陆续刊发《良好的风气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5月24日)、《继续“赶考”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7月19日)、《抛却私利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8月9日)、《新形势下尤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9月13日)等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就转作风、除“四风”发表评论。当前,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亟须发扬优良传统,亟须保持如履薄冰心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早日实现“中国梦”,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团结奋斗。

  意识形态

  一个政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二者不可偏废。今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大提高、更显紧迫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就要把阵地意识、斗争意识摆在突出位置,就要真谋事真干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半点懈怠。做好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全党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动手。只有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抓得紧、过得硬,才能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国发展才能筑牢更为扎实的根基。

  ——《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一定要硬》,8月23日

  编者手记:一个缺乏精神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思想共识的国家可能不打自败。如果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不抓、不硬,最后必然会出大问题。当年苏联亡党亡国,近年埃及动荡混乱,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慢慢开始的,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8月30日,本版刊发《从埃及动荡看“普世价值”》一文再次揭示“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强调掌握意识形态自主权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假如看着概念时髦就盲目跟风,必定成为别人利益布局中的棋子。我们坚决不能给错误舆论任何传播渠道、发酵空间,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才能继续走好自己的特色之路。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争锋的主战场。这一年来,国内各种杂音纷扰,国际刀光剑影暗藏,斯诺登接连爆料惊诧世人。对此,本版刊发《违法必究才能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8月30日)、《从棱镜计划看西方网络战》(8月30日)及时发声,指出要主动打好网络舆论仗,要研究特点和规律,要讲究战略战术,才可能顶得住、打得赢。

  文化传承

  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的认同。爱国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爱本国的文化。振兴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新形势下我们培养爱国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要实现更好的爱国,迫切需要更好地凝聚国人的文化共识,只有全国上下一起发声、一起努力,人人充当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历久而弥新的生命力。

  ——《文化认同是增强爱国意识的基础和条件》,10月11日

  编者手记: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耕耘奋斗,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成果彪炳史册,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奇迹惊艳世界,其背后都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然而,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数典忘祖”的现象,或出于现实功利的目的,曲解亵渎传统文化,或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完全消解和否定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此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进一步发展从何谈起?本版刊发评论《孵出中国创意离不开想象力与自信心》(6月7日)、《从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汲取力量》(11月29日)、《新型城镇化要格外重视传承文化》(12月20日)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文化传承链条生生不息,自身发展根基才扎实可靠,只有相信脚下这片土地足够坚实,我们才会气定神闲一些,才会孵出值得骄傲的中国创意,古老的国度就会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不能停滞倒退、畏缩不前,也不会一改就成、一步到位。在这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变革中,呼唤更系统更完善的顶层设计,也依然缺不了敢闯敢试、摸着石头过河;要善于在增量利益上做文章,也要敢于在存量利益上做调整。而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亟须改革推进者率先亮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归根结底都是要让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更多落在老百姓头上,让美好生活梦想照进现实。

  ——《深化改革就要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11月8日

  编者手记:对于正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来说,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才能孕育出更多梦想,支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这是一场攻坚战,越往前走,牵扯的利益越复杂,触及的矛盾越深,遭遇的阻力也就越大,必须拿出足够勇气向板结固化的利益格局开刀,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绘就改革蓝图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凝聚改革合力,需要不断达成目标共识,进而转化为行动共识。本版11月22日刊发《让群众看到改革的好处就能凝聚共识》就这样写道,每一步怎么走、为什么这样走,都要让群众知道,让群众理解,让群众看到改革的好处并形成共识。《用实干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11月22日)亦指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关卡、层层挑战,要创造更多精彩故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惟有按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不退缩、不犹豫、不徘徊,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去奋斗。

  稳中求进

  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都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历史发展方位有更加清楚的研判,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增速“换挡”同时加快提质增效升级;都要求我们必须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将发展主动权和竞争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经济光明在前,只要上上下下一条心,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全社会的共识和能量凝聚起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坎。

  ——《上下一心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事》,12月20日

  编者手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今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经济增长不是数字和曲线的游戏,它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一旦坐上“过山车”,所付出的成本将是巨大的。在经济政策上急停急转、来回折腾,搞得老百姓莫衷一是、进退失据,只会生出不少担忧和抱怨。“稳中求进”才是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选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语境下,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如何开启下一季的光明航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确安排:“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12月13日,本版刊发评论《最大限度凝聚落实改革蓝图的正能量》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只有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才可能实现“稳”,才可能实现“进”;只有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才能让全社会感受到新一轮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本版撰文/张砥 汤华臻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