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创新党群沟通机制 密切党群关系
韦自露
//www.workercn.cn2016-07-14来源:南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调整,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动,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权利意识不断觉醒,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表达意识,必须紧紧围绕党群沟通的关键环节,构建民主和谐、良性互动、科学有效的党群沟通机制,确保党群沟通过程更为优化、沟通效果更为良好,密切党群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科学内涵

  党群沟通机制是指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沟通过程中形成的沟通主体、沟通信息、沟通渠道、沟通载体、沟通效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的有机运行整体。党群沟通机制的实质是政党为了了解民心、民意,确保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而增强政党的沟通和应变能力。

  二、创新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呈现在全党面前。因此,必须要加强党群沟通,创新党群沟通机制,使党群沟通更为有效,以使党制定出来的政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从而实现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创新党群沟通机制,加强党和群众之间的交流,才会进一步清楚群众的想法,了解群众的期盼,和民众之间有了交集,才会使党群关系融合,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使群众更加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党和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一起。沟通交流的目标是达成共识和保留意见,而不是去除差异、消除杂音,而是通过沟通交流这种方法来处理好全部的利害关系,回应群众的诉求,解决问题、防范冲突、实现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

  三、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创新的探索

  (一)提高沟通主体的积极性

  对于那些自下而上的沟通,我们首先要培育群众的公民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沟通的积极主动性,再就是强化公民的参与行为,在党群的互动中要求领导干部态度真诚,并认真聆听群众的诉求,并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消除群众以往心中的“沟通无用论”与畏惧思想,从而鼓励这种沟通行为。

  (二)畅通沟通渠道

  1.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的主渠道作用。

  2.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特殊利益,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一个重要渠道。

  3.完善群众团体参政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传统人民团体加强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其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4.完善各类新社会组织参政机制,扩大深化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保证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提高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水平。要鼓励民间社团的成立,充分体现农民发言人的作用。

  5.完善大众传媒参政机制,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下,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反映现实、传达民意的工具,成为吸纳群众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正常渠道。为此,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传媒网络体系。

  除此以外,要完善沟通程序。要想明确沟通程序就必须要明确抽样调查制度、公示制度等,从而保证沟通过的信息能够保持客观性。(作者单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