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张燕
//www.workercn.cn2016-09-19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两节两会”四大重量级文化盛会在古城西安陆续隆重举行,在为西安和陕西人带来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充分彰显了陕西“文化强”的目标定位,更为陕西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近年来,全国各地从资源特色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先后涌现出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出现了以北京故宫、甘肃敦煌、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以云南丽江、江苏周庄、浙江西塘、江西婺源等为代表的特色古城(古镇),以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曲江文旅集团、宁夏西部影视城等为代表的知名文化旅游企业,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集旅游、文化、节庆于一体的民俗节庆活动,以《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为代表的印象系列、甘肃《大漠敦煌》等一批场面宏大,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等等,都是文化与旅游融合较为成功的范例。

  ——河南省旅游宣传经验,给陕西的启示是:深入挖掘,准确定位旅游形象内涵,拓宽传播渠道,是陕西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川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对陕西的启示是:发挥潜力,引导、规范乡村旅游发展,是陕西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无锡灵山的创新经验,对陕西的启示是:转变观念,重新定义“旅游资源”,挖掘和整合,是陕西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十二五”时期,陕西旅游一直呈现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产品从单一的历史文物资源旅游,逐渐向多元文化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形成了以短途自驾游、民俗风情景区游为重点,红色旅游、乡村民俗旅游为亮点的旅游发展态势。纵向比较,陕西旅游业成果丰硕,各项指标节节攀升。近几年,陕西省每年旅游总收入和游客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均超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旅游业正在从传统的历史人文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复合型产品形态转变。

  经过调研,陕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

  五大原则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应该坚持五个原则: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提升产业地位;

  (2)转变发展方式;

  (3)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旅游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解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机制;

  (4)满足市场需求;

  (5)市场开发目标:全面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市场;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市场。

  基本路径

  ——陕北地区要以“黄装绿穿”为主线,打造黄土高原“黄色”文化和红色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陕北地区要打造以黄土文化、塞外风光和大漠风情为一体的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系列;要依托革命圣地延安,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深入打造具有陕北地域色彩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关中地区要以“古装新穿”为主线,打造高新技术和历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积极打造以秦兵马俑、法门寺、大唐西市、关中民俗博物院等为代表的关中“古色”精品文化景区,要积极打造以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西咸新区等为代表的“现代”精品文化景区,实现历史与现代、科技与旅游、城市与农村的完美结合。

  ——陕南地区要以“青装永穿”为主线,打造原生态“绿色”山水休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陕南要打造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打造秦岭旅游品牌。这是陕南地区将山水、生态与历史、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和挖掘、积极开发兼具自然性、社会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原生态“绿色”山水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

  基本融合机制和保障措施

  ——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的基本融合机制

  一是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要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城镇化、同城化效应对旅游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是创新产业区域合作发展方式,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南部、中部、北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合作关系,提升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宽旅游产业融合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大型旅游集团。

  ——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的基本措施

  (1)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2)充分重视旅游营销渠道建设;

  (3)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网络宣传与营销;

  (4)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实施联合营销;

  (5)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打造陕西国际化旅游之路;

  (6)做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培育和推介工作;

  (7)合理规划各区域文化旅游平衡发展;

  (8)加强旅游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9)以优化环境为突破,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加快向国际化、便利化功能完善型转变。

  旅游与文化本就有着天然的融合条件,二者融合发展潜力巨大,能实现较大的市场效益,且在树立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旅游遗产文化业的融合机制

  旅游产业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形成旅游遗产文化业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旅游产业能为文化遗产提供平台和载体,文化遗产能使旅游产业具有更高的文化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科技手段作为产业融合重要的外推力,使旅游产业和文化遗产的融合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成为产业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依据陕西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特点和融合的不同过程,选择不同层次的融合模式。渗透型融合,陕西文化遗产可以设计为旅游线路上的特色内容,还可以将其有机地融入景点、景区,充分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一方面,将原生态的陕北民歌、关中秦腔、眉户曲子融入旅游产品中,推出旅游文艺演出,打造形成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白天观光,晚上看戏;依托陕北说书、安塞腰鼓、陕南花鼓、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游客参与体验的方式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保护与传承。(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