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优化空间结构 打造旅游升级版
舒小林 王叶
//www.workercn.cn2016-03-08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旅游业的高综合性、强关联性折射出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式。

  贵州省凭借着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独特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实施包括100个景区在内的“5个100工程”建设,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旅游实现较快的发展。为了充分地把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必要对全省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及优化,走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道路。

  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分析

  贵州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高级别行政中心和大型旅游企业为依托旅游集群为核心,次一级城市、知名景区为依托的旅游集群为边缘,具有竞合关系的“核心(一超)——边缘(多强)”空间网络结构。一超是指贵阳(省会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多强是指黄果树、镇(远)凯(里)、遵义、赤(水)习(水)仁(怀)、毕节、威(宁)六(盘水)、铜仁、黎(平)从(江)榕(江)、兴义和荔波等较强实力旅游产业集群。

  贵阳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研究、人才培养、发展旅游中转集散、休闲度假避暑、会展商务、城市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国际国内旅游信息中心等,加强周边节点精品名牌和路径系统建设,形成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以喀斯特山水风光和屯堡文化、休闲度假为主的黄果树旅游产业集群,应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产品类型,建设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以喀斯特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地质科普文化、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为主的荔波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强环境治理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形成区域内外网络结构和游客接待集散中心。

  以侗族、苗族特色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主的黎从榕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大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区域内外网络结构,加强大侗族旅游区域合作。

  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苗族特色文化、度假旅游为主的镇凯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大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民俗文化、佛教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主的铜仁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强与凤凰、张家界等渝、湘、鄂旅游区区域合作,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与旅游信息等服务业。

  遵义旅游产业集群,应提升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建设海龙囤、沙滩文化、绥阳双河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区红色旅游、历史文化、休闲避暑、商务会展和乡村旅游,建设遵义次一级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发展地方特色饮食和开发旅游商品。

  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国酒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主的赤习怀旅游产业集群,应积极宣传世界自然遗产,提升和打造区域品牌。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毕节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应打通和提高遵义和威六东西连接、赤习仁和黄果树的南北沟通;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以夏季避暑胜地、彝族文化、湿地生态旅游为主的六威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加强跨区域合作。

  以喀斯特山水生态旅游、布依文化旅游为主的兴义旅游产业集群,应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与南昆线的景区景点合作。

  贵州旅游空间集群优化对策措施思考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根据《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运用旅游发展大会推进项目,“多彩贵州”推广旅游形象,“两赛一会”促进旅游商品发展等形式,从“四位一体”到形成旅游、文化、体育、宣传、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多位一体”格局,培育和扶持大型旅游集团和乡村(民族村寨)旅游,推动贵州旅游集群建设和竞争力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域范围要建成河流、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公路、航空、通信信息交通网络。加强集群内部各景区环线建设或节点放射状连接。建立贵阳一级游客集散地和入黔接待地,建立荔波、黎平、兴义、习水、遵义、铜仁二级游客集散地和入黔接待地,建立立体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系统。发挥贵州乡村旅游优势,用乡村旅游点“武装”交通沿线,使集群之间连线呈带状发展。结合通信网络建设,构建统一的“多彩贵州”旅游信息网络营销平台,努力拓展网络功能空间,增强网络平台的个性和互动性,使该平台成为全国和世界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贵州旅游的窗口。

  加强区域之间联合。在省内打破行政界限形成特色各异的旅游区,如建设黎从榕、镇(远)凯(里)、百里杜鹃、赤习怀等名牌特色旅游区;构建跨区域的旅游目的地网络系统,与毗邻各省(区)联合,如铜仁旅游产业集群与凤凰、张家界大湘西、鄂西、渝东合作,湘黔鄂渝边区共同打造“中国武陵桃花源”,黎从榕与湖南、广西构建“国际原生态大侗族旅游圈”,积极与云南、四川合作,建成“云贵川西南金三角旅游区”,与粤港澳、相邻东南亚国家合作建设中国—东盟结合部旅游区,逐步建设粤港澳—桂林—黎从榕—荔波—贵阳—黄果树—昆明—曼谷国际精品旅游走廊。同时每个旅游集群,根据自己的“地格”、产品定位以及市场需求,确立自己的差异化旅游主题形象,共同开拓旅游市场。

  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努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发挥其纽带联系作用。全省积极发展和规范餐饮、酒店、娱乐、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协会,同时加大力度引导和培育诸如各类旅行社一类的纵向利益纽带的中介机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集群企业与大学、协会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实现各旅游聚集区内外的旅游企业联系紧密,形成集群。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引导社会及游客绿色消费,各旅游集群应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进行保护性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对破坏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修复补偿,保护旅游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旅游集群区的工业和农业要建设相应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农业区,利用生态农业提供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民族工艺品)进行旅游商品清洁生产、环保包装,增加生态旅游收益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共同维护旅游产业集群的横向生态价值链。(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