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弘扬柳青精神 扎根人民生活
景俊海
//www.workercn.cn2015-02-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并特别举出了柳青深入农民群众,集中精力搞创作的例子。陕西文艺工作者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弘扬柳青创作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内容形式更接地气、思想文化品质更加饱满、时代气息更加浓郁的文艺精品。

  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主体必须心中有人民、脚下有生活,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才能高扬时代精神。柳青长期扎根基层,潜心创作,特别是1952年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脚踏实地融入农村生活:白天一道下地耕锄,一个锅里吃饭;晚上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困了就和农民睡在一条炕上。他亲身参加农村变革,感受变革悲喜,积累写作素材,集中精力创作了反映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追求幸福生活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留下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可贵精神。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和伟大时代,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陕西文学艺术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文艺工作者在实践中“身入”、“心入”、“情入”,更好地转作风、改文风,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继续选拔文学艺术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感知社会、积累素材,全面启动“大秦岭·中国脊梁”、“陕西民歌金曲”、“长安组曲”等系列大型文艺创作工程,让陕西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的传统成为新亮点新常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确保艺术之树常青。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柳青对人民充满了热爱,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前行的主流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因而他写出来的作品就有一种既真挚又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以昂扬豪迈的艺术风格去表现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以及“一带一路”的伟大创造,以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去记录、去表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去记录、去表现我们正在日益健康发展的城市和城镇,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文艺的独特优势充分彰显社会主流、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胸怀坚定的文艺理想和责任担当,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滋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优秀的作家会在作品中对人类、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命运表现出热切的关注、深情的忧虑,自觉肩负推进时代发展的崇高的社会责任与神圣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正立足陕西历史文化、革命文化资源富集和当代实践丰富的特点,重点推出电视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大秦帝国·崛起》、《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专题片《礼乐中国》、《丝绸之路·交融的大地》、《盛唐长安》等一批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题材文艺精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促进文艺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不断出精品的生动局面;同时认真制定阶段性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打磨一批、生产一批,实现精品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实施重大文艺题材创作面向全国招标制度、优秀作品评奖激励机制、重点文艺创作资助和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剧本创作遴选机制,推动各个派别、各个门类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我们把文艺批评、文艺评价、文艺评奖作为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重要杠杆。通过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校正偏差,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建立文艺评论人才库,打造陕西文艺评论新军。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办好《陕西文艺聚焦》文艺评论专版,力争把《延河》、《小说评论》、《美文》打造成为中国文学刊物“第一方阵”。

  遵循文艺创作规律,营造更加宽松稳定的创作生产环境。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在文、史、哲各方面修养和积累的综合表现,特别需要生活上的积累、思想上的沉淀和艺术上的反复打磨,柳青常以“60年一个单元”这句话告诫自己和勉励后学。意思是说:文学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奋斗一辈子,不能见异思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他矢志理想、毕生实践的生动写照,也是尊重和遵循创作规律、反对急功近利的文学态度。现在有的人把作品当成追逐利益的“摇钱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一些作品“市场”味道太浓厚,存在低俗化和感官化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都透露出价值取向上的混乱,败坏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牢牢把握价值导向,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真正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让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投身改革、反映改革、服务改革,就必须遵循文艺创作发展规律,为文艺工作者潜心研究、精心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聚集人才,打造一流的文艺精品创作队伍。陕西是革命文艺的重要发祥地。70多年来,陕西创作生产了一批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时代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形成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黄土画派”、“陕西戏剧”、“西部影视”、“三秦书风”、“相声陕西现象”等特色文化品牌,产生了以柳青、杜鹏程、赵望云、石鲁、刘文西、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名家。现在,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当务之急,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拓展凝聚、吸纳、利用人才的有效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和身份限制,采取聘用、签约、合作等多种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文艺人才来陕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力实施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举办西北大学作家班“高级研修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文学艺术家的学养、涵养、修养。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挖掘、宣传、推广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典型,树立标杆,引导文艺工作者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操守,扑得下身子、沉得下心思,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社会赞誉,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