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促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思维方式——
学点“无极思维”
王风
//www.workercn.cn2016-08-29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何谓“无极思维”?无极思维是“心”的虚灵状态,它“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周易·系辞传》),初无形迹可言,似乎不可究诘,却能灵动地应对外物。与无极思维相比,通常所讲的思维方式,例如形而上学思维、阴阳思维、五行思维等,可以称为“型式思维”。无极思维与型式思维构成“体用”关系,无极思维属于“体”,型式思维属于“用”。领导者运用无极思维驾驭型式思维而不被型式思维所驾驭,就能创造性地、灵活地、细致入微地、恰如其分地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使主体与客体达到高度交融,使主体高效能地驾驭客体,从而带领群众完成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极思维乃虚灵形上之“体”,寂然无声无臭,需要有形之“用”发动之显现之。社会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用”,可以唤醒和显现无极思维这个“体”。对特定个体而言,直接经验最鲜活,然而有限;间接经验不够鲜活,却内容丰富。读史,就是用间接经验发动无极思维而训练之。

  社会生活是超复杂系统,大量事件介于合规律与不合规律之间、必然与偶然之间、人力与天然之间、可理解与不可理解之间。中国古代史官记录当时事件,经积累整理而成史书。史官们有意“究天人之际”,但并不强作解人,历史事件有规律也罢,无厘头也罢,正经也罢,荒诞也罢,可理解也罢,不可理解也罢,就那样记载了。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中国史书,比较好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超复杂性,很适合用于培养无极思维。

  汉代刘向等人把书籍排序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六略,其中《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书归入“六艺略”之“春秋类”。当时史书少,不好另立一类,所以被附于有史料性质的六艺(六经)末尾。到唐代,史书多了,魏征等人给书籍排序,就单立史书为一类,定为“经”、“史”、“子”、“集”四部。汉唐官方学者基于治国理政的需要给图书排序,都把史书排在子书之前。

  打开史书,读至忘我,就进入一个虚拟时空。我们进入角色,思虑流转,情感起伏,连呼吸都随情景而变化。我们分享着历史上那些既波澜壮阔又细节微妙、既有规律又似乎无厘头的历史事件,忽而洞察历史玄机,忽而百思不得其解,忽而胸有对策如云开日出,忽而茫然无绪如笼中困兽。历史的复杂情境逼迫我们弃守惯用的型式思维,退至无极思维,然后再根据历史情境调集适用的型式思维,灵活地施加于历史情境。虚灵的无极思维就在这模拟情境中活泛起来,运行起来,越用越灵。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你要增加智慧吗?史书是不可不读的。”(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读史是训练无极思维的好方法,而读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无极思维。用好无极思维,需要讲规矩、守规矩。

  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德。无极思维属于五常之智,需要与其它德行相配,方称圆善。这里略谈一下无极思维(智)与规矩(礼)的关系。

  《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凡事有阳的一面,有阴的一面,阴阳相配,其事方活。思维灵动是阳的一面,恪守规矩是阴的一面,阳动阴静,动静相倚,则其人睿智而笃实。《吕氏春秋·圜道篇》说:“天道圜,地道方。”圜者,灵动不拘滞也。方者,坚实守本分也。思维宜圜,举动宜方,这是方与圜的辩证关系。

  颜回智力超群,“闻一以知十”,思维灵动而开放。“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是节制人际关系的尺度,孔子跟颜回讲:”你要控制自己,严于自律,不侵犯公共空间,给上级、下级、平行关系都留下余地。事无大小,皆能如此,就有仁德的样子了。“思维越是解放,就越是需要克己复礼,于是方圜相配,内外兼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一方面具备无极思维,发挥巨大创造力,另一方面明纪律、守规矩,二者兼得,就能团结为一个高效能的整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者为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