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杨江帆//www.workercn.cn2013-11-04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杨江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和信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理想信念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和重要力量,大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从规模数量看,集中在全国24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达2500多万人,大学生群体人多量大。从年龄结构看,“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部分,他们正经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革命的快速推进及思想观念的加速变迁,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从文化层次看,他们正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社会新技术的前沿群体。从思想观念看,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呈现出“高、快、强、大、新”(即开放包容程度高、思想活跃变化快、自我意识强、掌握信息量大、勇于探索创新)的特质。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向上。我们也应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推动国家蓬勃发展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以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个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追根究底是人民梦,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的内涵充实丰富,既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宏愿,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也是与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的伟大实践,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想信念支持。以中国梦为引领,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必将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必将促使大学生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理念;必将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拼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青年大学生应响应时代号召,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坚定走“中国道路”信心,弘扬“中国精神”优良传统,为“中国力量”增添正能量;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中,将个人梦与创业梦、成才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造型人才;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加强实践锻炼,自觉到基层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迎接挑战,勇挑重担,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切实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高等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和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向导。高校也因此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是保证人才培养和先进文化政治方向的重要战略,对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课程教育、主题宣讲、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启迪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明确自己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激发他们刻苦学习、投身实践,把梦想化作成长成才的动力和行动。要切实加强对高校舆论宣传阵地的管理,强化阵地意识和责任担当,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动向,加强动态分析和科学研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主流思想舆论动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要通过开展教学观摩、竞赛、论坛,组织评选优秀案例、教案、论文、精彩一课等,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构建教学信息资源库、成立教学协作中心,推动区域内高校教育教学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项目带动、择优资助等多种途径,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和课程带头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学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检查纳入文明学校建设、高等学校评估的考评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整合各类课程资源,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创新人才。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规划,尤其是围绕科学、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战略预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高端智库。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将中国梦的宏大构想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信念与民族复兴大业相统一,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化作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积极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多元化教育途径。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必须加强正面舆论的传播和引导,结合大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回应网络关切,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动权。其次,注重网络监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监管、网络评论等队伍建设。第三,加强网络教育和服务,通过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实现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网络氛围。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三爱”、“三节”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积极营造优良校风学风,深入推进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充分发挥论坛、项目带动作用,举办名家和教授主题讲座、学术报告,开展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推进高雅艺术、乡土艺术、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他们“圆梦”能力。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常态化。组织实施大学生挂职实践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等,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实施项目化、基地化、制度化、特色化的“实践育人工程”,帮助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感受祖国的沧桑巨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增强“三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和改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教师发挥主要作用。要在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引导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在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学习师德规范列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定期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等,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引导教师爱岗敬业。要在拓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新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要支持并引导教师在职业上获得快速发展,通过评价、考核体系,落实相关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教学科研成果上。

  (作者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