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创新理论研究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学者论坛)
陈 劲//www.workercn.cn2014-07-1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为创新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报效祖国的大好机遇。探寻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政策完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是创新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时代使命。

  创新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

  创新理论研究具有百年的历史渊源。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到亨利·切萨布鲁夫的“开放式创新”,研究者们试图从不同视角理解创新管理的内在规律以及过程。创新理论研究的地位随着创新战略日益受到各国重视而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已成为社会科学前沿之一,是国际管理学界、公共管理学界与经济学界等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随着创新经济学、创新管理学、创新政策学等理论不断发展和成熟,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乃至工学的重要学术前沿。

  近20多年来,国外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弗里曼在吸收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经济学思想基础上,注意到制度环境对技术创新和经济的影响,开辟了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立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动力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创新活动。弗里曼进一步拓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用大企业代替了企业家,指出创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国家调整社会经济范式以适应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和可能性的能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冯·希伯尔教授研究了创新的民主化倾向,注意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系统正在快速发展,前瞻性地提出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创新形态。他试图向我们展示这样一种场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先进技术的大量涌现,用户创新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企业不应努力寻求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而应给予用户一定的工具,让他们设计和开发适合自己的产品,从细微的修改到重大的创新都可以由用户自己完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它强调多主体的参与以及外部知识资源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提倡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中介、风险投资机构等进行合作创新,借助开放的外部力量来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创新效率,最终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创新理论研究,形成了技术创新学、自主创新、全面创新管理、协同创新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是目前与国际差距最小甚至有所超越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创新理论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为我国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沃土,也为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实现追赶和跨越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与环境。作为一门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前沿学科,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必将对我国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等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学科建设上,应进一步彰显特色,持续开展创新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学等交叉研究,建立和完善以信息化、知识经济为显著特征的创新范式。基于创新理论学科长期的研究积淀和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整合该领域的一流研究力量,必能产生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突破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与水平,并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在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创新理论研究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应继续关注发达国家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其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体制领域的改革及原因,进一步研究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现状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主要制度瓶颈和现实约束,进而设计有利于创新的宏观投资体制、产业组织体制、现代科技管理体制。

  如何增强创新战略的引领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技术追赶和超越,关键是创新战略转型。创新战略应增强主动性、引领性,从政策和战略设计方面更多地强调原始创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首先,正确处理自主开发与开放创新的关系。积极顺应开放创新的要求,加快对国际科技成果的引进应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推进平台建设,构建以需求导向为特色的技术市场。同时,大力加强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的投入,有效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提高科研质量。其次,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性重点和阶段性目标,研究需要建立哪些机制、实施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从政府角度研究优化创新驱动制度环境的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包括国家创新体系治理机制设计与治理能力提升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关联性,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如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应注重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优化公共创新资源配置、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模式、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市场环境、完善创新导向的产业投融资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在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重点处理好有组织创新和自组织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强调有组织创新,即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的合理运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部署相关重大基地和重大专项,集中力量开展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化的一体化攻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战略方向定位、国家资源动员、创新人才汇聚、科技成果整合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自组织创新,优化创业政策和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力,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特别是注重提高人民群众创新参与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新中的主人翁作用。

  (作者为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