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抓住“能力包”这个战区和军种的结合点,也就抓住了处理好军队建与用、制约与协调关系的关键抓手
面向联合,打好军种“能力包”
程明明 杨宇杰
//www.workercn.cn2017-08-10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现代战争条件下,遂行一次简单的战术行动,通常需要投入多种能力。随着军事技术发展和组织形态演变,军事能力日益细化、专业化,身处联合指挥机构的联合指挥员,不可能也并不需要精细了解各军种的专业能力,供其调度使用的往往是经过多级抽象和融合、直接对应任务的集成能力,即所谓的“能力包”。从宏观和全局看,对日益细化、多样化的军种专业能力进行综合集成(通俗讲即“打包”),是提升军事资源利用效益的必然要求。如何认识军种“能力包”,怎样打好军种“能力包”,成为军事理论研究不容忽视的课题。

  想象军种“能力包”:一个例子

  要将种类庞杂、数量众多、层级领域纵横交错的军种专业能力“打包”,需首先回答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将哪些能力“打包”,用什么来“打包”,由谁来“打包”,“能力包”的价值如何排序,怎样才能用好军种“能力包”,等等,进一步抽象,可大致归结为什么是军种“能力包”、怎样打好军种“能力包”两个基本问题。

  回答什么是军种“能力包”这个问题,可以借用苏-30战机挂载方案的案例来说明。

  苏-30有12个武器挂点,生产厂商交付战机时,提供了144种搭配不同弹药的武器挂载方案。部队使用战机作战时,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自主筛选出最优或最适用方案。案例中“制造商——产品——用户”三者间的关系,可放大对应“军种——军种能力包——战区”。

  在这个案例中,飞机制造商的角色类似军种,在充分掌握飞机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向用户推荐挂载方案。144种挂载方案,就好比一份军种“能力包”清单,表面看是一本指导部队使用战机的操作指南,实质上是一种旨在帮助部队执行任务的服务,高级服务可能还包括144种挂载方案的优缺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用战机的部队对应“能力包”概念中的战区,作为直接用户,他比厂商更熟悉挂载方案的实际运行环境,因此拥有方案的最终选择权。事实上,部队通过日常战备训练和演习演练,会从144种挂载方案中筛选出一些方案,建立起与不同任务的相对应关系,同时根据方案在实际运行中展现的可行性、可能性、效果、效益等指标,对方案进行价值排序。价值排序靠前的挂载方案,将被用作厂商生产、军队采购、部队演训的重要依据。

  上述例子尽管简单,但突破了我们传统上对“产品”的认识,揭示了“制造商——产品——用户”三者间关系的本质。正如设计师设计的不是“杯子”,而是“解渴方案”一样;苏-30制造商提供的也不只是一份武器挂载方案,而是部队特定作战背景下可能需用的服务。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式,我们便盘活了对军种“能力包”的全部认识。

  认识军种“能力包”:六个观点

  尽管军种“能力包”概念远比苏-30战机的挂载方案复杂,但是对应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尝试回答那些认识军种“能力包”绕不过去的问题。

  首先,哪些能力需要被“打包”?军种能力是一个层级和专业纵横交织、数量多、种类繁的庞杂体系,“打包”时须严格筛选。以空军为例,军种能力包含侦察预警、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等多个族群,仅防空反导一项任务能力,就涉及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多种专业能力。需要被“打包”的,是那些对应特定联合作战任务的军种能力。换言之,联合作战任务是“打包”军种能力的唯一标准。其次,能力为什么可以“打包”?军种专业能力散布不同兵种专业领域,将其集成整合需要一个公共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体化信息网络,依托这个网络,源自不同兵种、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作战要素围绕不同任务需要集成在一起,具备了可以“打包”的技术基础。第三,军种“能力包”是什么?总的看来,它是军种依托一体化信息网络,根据特定联合作战任务需求,对复杂多样的军种作战要素,如作战人员、传感器、网络、平台和武器等,进行优选集成后形成的任务能力集合。联合作战任务多种多样,对应的军种任务“能力包”也数量众多。形式上,它们是一整套提供给战区的“军种‘能力包’清单”,本质上,则是军种支持战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可提供的服务。第四,“打包”责任如何区分?广义的“打包”活动,是一个从生成“任务清单”到生成“军种‘能力包’清单”的完整过程,前一阶段主要由战区负责,后一阶段主要由军种负责,二者责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狭义的“打包”活动,主要指军种依据战区提供的特定任务清单,自主完成并推送“军种‘能力包’清单”。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军种“能力包”,“用包权力在战区,打包责任在军种”。第五,军种“能力包”有什么特点?鉴于军种“能力包”成分复杂,是大量细化、专业化的军种能力适应不同任务要求,经过多级抽象集成后形成的模块化任务能力集,它们具有松耦合度、高开放性、可集成性等特征,包内每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对任务“能力包”的质量水平产生影响。第六,军种“能力包”如何使用?成套的“军种‘能力包’清单”,就像一份由军种提供的丰富“菜谱”,可由联合指挥员视需“点单”。依据军种“能力包”清单打造的模块化任务部队能力多样、通专结合,可针对不同联合作战任务需要灵活组合纳入联合作战体系,具有动态重组、即插即用的特点。

  以上六个观点,挂一漏万,简要勾勒出军种“能力包”的大致轮廓,更加细致的刻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打好军种“能力包”:三个理念

  现阶段,我军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已然形成,通过调结构、理关系、压规模来强化体系力量的重塑正加速推进。抓住“能力包”这个战区和军种的结合点,也就抓住了处理好军队建设与运用、制约与协调关系的关键抓手,抓住了“任务——能力——资源”这一战斗力生成链上的枢纽机关,为进一步落实改革成果,推动新体制下我军建用模式创新,从而实现整个作战系统科学配置与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好军种“能力包”,应该牢固树立三个基本理念:

  坚持联合指向,确立“内融外通”理念。未来的作战是信息化联合作战,军种能力“打包”无论采用什么模式方法、利用什么途径手段、形成何种体系架构,联合始终都是“打包”“用包”的基本指向。“内融外通”理念则与信息化战争背景下作战力量运用呈现“跨域协同、多域融合”的特征相适应。所谓内融,指的是包内军种能力高度融合;所谓外通,指的是军种“能力包”之间预留互联接口。“内融外通”,要求各军种立足自身作战域特点,与战区共同探索实现“跨域协同”“打包”军种能力、“多域联合”运用军种“能力包”的方式方法。为此,军种应积极参与战区的战争设计,直面具体作战任务和联合运用需求,详尽军种能力“打包”组配方式,努力健全诸军兵种“能力包”互联接口,形成指向明确、内容丰富、模块化程度高的军种“能力包”储备库。战区则应着眼多军种力量“跨域协同”需要,主动在各军种之间建起跨军种“打包”能力的协商机制和指导机制。

  坚持战区军种双向发力,确立“协同创新”理念。“能力包”的建设在军种,运用在战区。军种和战区有责任携手合作,共同打好军种“能力包”。军种和战区之间的“能力包”供需也应着眼这一特征,通过协同探索“能力包”的生成、输送、运用、反馈等机制,有效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耦合主战主建功能。军种应着眼“打包”主责,不断创新管理、组训、考评、能力外输、效能反馈等机制。战区则应着眼任务需求和效能评估,通过创新联合训练、作战筹划、效能评估等机制,从内强化“能力包”运用效益;通过探索新的能力释放方式、构建跨军种“能力包”融合等机制,从外强化面向建设的实践牵引。

  坚持理论和技术双发驱动,确立“软硬一体”理念。“打包”军种专业能力是个技术活,不仅需要全面掌握军种专业能力及其相互关系,还需要拥有作为基础支撑的海量数据,一个安全、稳定、连续、高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以及作为黏合剂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软性机制,如集成机制、“打包”机制、调用机制等,对理论研究和技术基础均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发力,通过加强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军种能力“打包”相关理论的研究,包括搭建开放式“能力包”体系基础架构、加强任务能力需求分析,重视作战效能评估对能力“打包”过程的反馈,尝试以定量分析方式评价影响军种“能力包”价值的多种因素,加强基础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夯实理论指导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牵引性,为打好军种“能力包”积蓄软硬实力。

  综上所述,面向联合,打好军种“能力包”,是一个有着巨大创新空间的开放性前沿课题,涉及系统集成理念、基于能力的规划、动态构建网络化指控系统等前沿理论,需要战区和军种立足各自职能分工,从厘清“任务清单”和生成“军种任务能力清单”开始,共同探索打好军种“能力包”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模式,更好地发挥军种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战区主导的联合作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