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中国外交理论的核心与实践指南
——外交官讲述五项原则的故事
//www.workercn.cn2014-06-2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60年前,中、印、缅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意志,是人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60年间,五项原则在国际舞台展现出东方人的聪明智慧和精神营养。日前,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人民日报社协办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纪念研讨会举行,与会的一些外交官讲述了他们亲历的历史事件和对五项原则的看法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印就边界问题进行磋商,都是按照五项原则来办事

  讲述者:李肇星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外交部前部长

  1964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同年7月29日,外交部教育司(现干部司)的一位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向我介绍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干部十六字原则,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里说的“掌握政策”,我理解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友好。但由于苏联不能平等对待中国,不尊重中国主权,50年代后期两国关系逐渐恶化。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更加剧了两国紧张关系。同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抓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赴越南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回国途经北京的机会,在首都机场同他会晤,进行了坦率耐心的谈话,但苏联仍一意孤行。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想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邓小平同志指示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就此举行了他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布会,发布了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那时,我在新闻司外国记者处工作,担任此次发布会的英文翻译。至今我都记得那三句话:“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当时中苏关系正常化面临三大障碍,即苏联在中苏边境和蒙古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以及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这三大障碍明目张胆地破坏五项原则,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威胁到我国安全。因此,小平同志指出,中苏关系的改善必须是有原则的,苏联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改善两国关系,消除这三个障碍的根本,就是要求苏联遵循五项原则。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