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工运探讨】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路径探析
王江亭
//www.workercn.cn2017-03-1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时,应该突出创新创造,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引领、职工参与、岗位创新”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普遍偏低,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中国品牌“多而不精”,能够代表国家实力、引领中国走向工业强国的“工匠级人才”还极为匮乏。毋庸讳言,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整体升级,必须整合更多资源和手段,打造一支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涵盖着几个方面,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善于学习、勤于攻关的金刚钻精神;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以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苦行僧精神。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在于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

  “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严谨踏实、一丝不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动力。当前,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进程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工匠级人才从车间、一线走向社会,从“企业明星”成为“社会明星”,使工匠精神同时成为引领企业前进和社会进步的风向标,为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和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

  发挥好国企的示范引领作用

  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当前,各地各企业正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和主抓手,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近年来,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一方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成为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的重要举措,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有责任、有实力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培育造就更多优秀产业工人,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挖掘和培育职工队伍中的工匠典型,通过源头培育、文化再造、社会滋养,使崇尚技能、掌握本领、争做“大国工匠”在职工中蔚然成风,而且获得更多社会认可和关注。

  创新创造构建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实践证明,在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时,应该突出创新创造,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引领、职工参与、岗位创新”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企业党委要在政治上、思想上把好选人用人关,行政在政策、经费和硬件设施上予以支持,专业部室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予以支持,工会着力做好全程参与职工素质提升活动项目计划的下达、技术支持和评审表彰,及时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提供充分保障。同时,要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搭建技术传承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一大批“创新蓝领”“草根发明家”“金牌工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