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抓手
——关于湖南省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调研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调研组
//www.workercn.cn2017-07-11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首次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大业、事关亿万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大事。湖南省总工会把做深做实“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举措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给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有益启示。

  

  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就业难”,这既反映了目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也凸显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紧迫性。湖南省2012年在资兴市率先实施、2015年在全省推广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以“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精准培训、有效施策、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新路子,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主要做法

  2012年,资兴市为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要求,顺应职工群众盼富求富的新期待,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让在岗职工技能得到提升,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精准切入,抓住素质提升这个关键。

  资兴是革命老区,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2012年,随着武广高铁开通、京广高铁贯通,资兴市委、市政府抓住沿海产业大转移的契机,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兴建了众多工业园区,经济活力开始迸发,但用工趋紧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资兴市对企业用工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园区内80%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但这种“用工荒”,并非“数量荒”,而是“结构荒”“技工荒”。根据调查摸底,全市劳动力195286人中,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不足10%;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达74%。大部分职工表现为文化程度低、接受劳动技能培训比例低的“双低”现象。

  资兴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启动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把以往的“民工经济”转变为“技工经济”,为全市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特困群体、自由择业的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培养1~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4.5万名高素质产业工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在资兴市取得了显著实效。湖南省总工会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一经验,决定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湖南省各级工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据统计,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仅2015年以来,湖南省就培训农民工32万多人次,带动13万名农民进城务工,帮助24.5万人实现就业、2.6万人自主创业、3.5万人脱贫解困。

  (二)高位推动,破除职业培训条块分割。

  技能培训资金分散、政出多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存在已久,曾经较长时间,资兴市也苦于“15个部门却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资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15个部门管不好一个劳动力培训的背后,是技能培训存在条块分割严重、培训资金“撒胡椒面”的情况,问题的根源是政出多门的权力格局和难以割舍的部门利益。劳动力要出生产力,政府有关部门就要主动将部门利益最小化,将群众利益最大化,就要整合部门、资金,简化程序、手续。2012年,资兴市设立“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具体负责全市产业工人培养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对原来有培训任务的劳动、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工会、残联等多达15个部门进行整合,统筹这15个部门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劳务信息、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考核考评,原来审批的15个章变成了1个章,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顺的问题。

  同时,资兴市委、市政府整合公办、民办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组建市职教中心,先后投入3200万元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针对全市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配置不科学,培训方式与现实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组织在职职教人员再培训,提高职教人员的教学水平。广揽各类专业人才,以市政府名义特聘48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讲师团,有效解决了热门专业的师资短缺问题,形成了职业教育中心的拳头优势,大职教格局的规模效应凸显。

  (三)财政保障,实现职业培训“零门槛”。

  资兴市建立职业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用政府买单等优惠的政策吸引群众参加培训,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经费用于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免培训费、生活费、住宿费,给误工补贴”,中职生“零费用”上学。库区移民每人给予1000元至1500元培训补助,拿到技能培训合格证就业上岗者,再发放300元的就业上岗补助。为保障“全免费”落到实处,市里明确每年安排30%的城市教育附加费足额用于职教,并按全市总人口人均1元安排专项职教工作经费,给广大职工参加各项技能培训消除了后顾之忧。

  除了职业培训免补政策外,资兴市还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发布创新创业“六免六补两优先”政策和“大学生创业五条鼓励措施”,“六免”指免费创业指导、免费培训、免费物业管理、创业贷款免息2年、税费减免、减免企业养老保险费;“六补”即创业、房租、水电、社保、岗位、就业见习补贴;“两优先”指优先入住公租房,优先创业落户、子女入学。只要是年满18岁的创业者,有合适的创业项目,都可以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一个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来资兴创业,最高可以得到40万元的补贴和10万元的免息贷款。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实现职业培训“零门槛”。

  (四)双向对接,提升职业培训实效。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郴州、衡阳、永州为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南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抢占制高点,不但需要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产业工人。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目的就是要快速培养、储备一大批与转移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实现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在实用、实效上下功夫。地处湘南的资兴市探索出了一条“按需定培”的路子,切实做好两个“主动对接”。一是主动对接职工需求。对每一名职工“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培养计划,采取“微培训”、手机平台等多种形式,为职工提供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行动等多元培训项目。创新“校企合作、院校合作、订单培训、车间实习、基地实践”等培训模式,把职业技能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产业基地、乡村农家,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二是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资兴市立足产业发展、园区发展和企业发展实际,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培训科目。建立用人单位与社区、乡镇、院校联合培训网络,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开设电焊工、汽修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病房陪护、月嫂、电子商务等多个市场需求量大、培训见效快、职工易掌握的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从2013年起,资兴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群众性劳动技能大赛,由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牵头,市总工会和人社局积极配合,开展农业、工业、特色产业、特种技能等方面比赛,以检验职业培训效果。比赛发挥了展示精湛技术技能、激发职工学习热情、扩大产业工人影响、促进就业创业的积极作用。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主要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既提升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又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7年6月,培养工程已举办电焊、电工、计算机、旅游、特色厨师、竹木根雕、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08期,培训人数54197人,实现新增就业22321人,扶贫帮困5312户,带动了3万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一)提升了当地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资兴市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煤炭资源曾经是该市的经济发展支柱,37万人口中约3.5万人是煤矿工人。但多年开采后,资兴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资兴技工成为吸引众多企业项目落户资兴的“吸铁石”,资兴市探索出一条变“黑色经济”为“绿色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位列“湖南第一方阵”,转型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实现“苦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

  资兴市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资兴技工”品牌成为湖南的一张响亮名片,走向全国。自2013年以来,资兴市每月举办一场招聘会,广东、福建及省内许多企业慕名求“贤”,数以万计的新培训技工先后被招聘上岗,“资兴技工”成了各地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一些人甚至走向了海外。通过鼓励有技术的人员创新创业,资兴市普通农民、职校学生在内的劳动力逐步实现务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高潮迭起,成为改革最大的红利。

  (三)改善了当地民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湖南是农民工大省,以前离土打工的农民,一旦因年龄、健康等原因,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很可能返贫。资兴市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带动,向以农民为主体的近20万名劳动力要“人才”,使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完成“农夫——农工——农商”的转变,让农民成为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从田地里转移出来,在城市里也能立得住。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较大的现状,资兴市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按照就近城镇化、就地市民化原则,着力统筹城区、库区、山区协调发展,实现了城乡共建共荣。

  (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资兴市坚持大张旗鼓开展宣传,教育广大职工充分认识产业工人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和家长走出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误区,鼓励企业从重员工使用转向重员工培训。定期举办“创业达人”大赛,以比赛形式挖掘、发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创新创业者搭建广阔舞台。通过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把创业故事、创业典型搬上电视荧屏,让寻常百姓感受创业氛围,坚定创业信心,一方面让广大产业工人获得出彩机会,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产业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重要启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首次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大业、事关亿万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大事。湖南省总工会把做深做实“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举措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给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有益启示。

  (一)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回顾资兴市的改革历程,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无不与不断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密切相关,充分证明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对生产制造领域的革新攻关、转型升级起着决定性作用。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站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保障。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种公共资源的调整分配。资兴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全市资源、统一协调管理等有效措施,彻底扭转了“九龙治水”问题,充分说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打破部门界限,统筹各方资源,突破体制瓶颈。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参加贯彻落实协调机制,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履行指导、推动、督查的职责,搞好协调配合,主动开展工作,努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对推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反映,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予以解决。

  (三)完善服务政策、健全长效机制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强大支撑。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产业工人建设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工人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资兴市在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中,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组织管理上,推行“一联会”“六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在保障政策上,构建了“七补两贷三扶持”等政策保障体系;在技能培养上,形成“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一条龙服务机制。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不仅确保了职工群众想来学、学得到、干得好、留得住,而且形成了支撑改革的制度基础,把队伍建设引入了持续发展轨道。

  (四)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特色专业培训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资兴市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与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做到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培训方式与各种群体生产作业方式对接,培训专业与乡镇产业对接,突出旅游管理、家政服务、观光农业实用技术、园区企业高技能人才、困难群体就业5大重点,不仅培训了一批特色产业工人,也致富了一批产业工人,更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之间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资兴市的改革经验充分说明,做大做强产业工人队伍,必须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与发展水平相吻合。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才能寻找到精准到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形成各地产业工人的独特优势,构筑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调研组成员:陶志勇、阳万雄、夏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