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联系服务群众 稳固“双基双治”
——辉县市冀屯镇“三项制度”践行群众路线的积极探索
//www.workercn.cn2014-03-05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乡镇党委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近年来,辉县市冀屯镇党委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方式方法,完善干群“零接触”制度,全面推行以“民情日记、镇村干部代理代办服务、联户帮带”为内容的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三项制度”成为了基层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

  冀屯镇位于辉县市西南20公里处,面积8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现有6万口人、8.5万亩耕地,是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百强乡镇。近年来,冀屯镇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和黄金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重大项目落地多,冀祥农民创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2家,其中开工建设9家,完成投资13亿元;二是特色农业优势强,全镇有1.2万座食用菌大棚,总投资10亿元的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建成投产后,该镇将成为全国最大食用菌鲜品生产销售基地;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快,全民创业带动全民就业,人均纯收入2013年达到12149元;四是经济发展质量优,2013年GDP完成2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新乡市乡镇第二名。

  经济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同时群众也提出了一些新期待新要求。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民生改善、回应群众关切等,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新命题摆在了镇党委面前。镇党委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乡镇干部每天面对群众,理应最接近群众,最接地气,但实际上乡镇干部依然存在脱离群众问题,工作岗位虽然离群众很近,但思想却离群众很远;有的习惯于坐办公室,用电话、手机听汇报、发通知,充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指挥;有的认为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进村入户迈不开腿,不能用心与群众交流;有的开展工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了解村情民意,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现象,办事程序复杂、效率低下,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还有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致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该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说,乡镇干部不能像井里的葫芦——从上面看是沉在下面,从下面看却是浮在上面。推行联系群众“三项制度”,就是想办法、给压力,让乡镇干部真正沉下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用优良作风凝聚民心,让党性在民意中闪光,以真诚服务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二)

  “三项制度”的基本内容:一是“民情日记”制度。全镇93名干部深入农户家庭开展调查并记录民情日记。做到“三定”:定主题,即定期确定调研主题;定时间,即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走访任务;定户数,即每周每人不少于10户。目的是让乡镇干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记录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乡村干部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定期召开乡村两级民情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难题。二是“镇村干部代理代办服务”制度。在行政村设立“代办站”,专人值班;在镇里设立“便民服务台”,专人值班,挂牌上岗、公开电话、手机号码,全程服务,代理群众在生产生活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审批、办理的事项,大到用地、贷款、证照办理,小到政策咨询、盖公章、办手续等上百个事项。镇党委、镇政府还编制了《代理服务办事流程手册》,明确了9个部门35大项办事流程,使群众一目了然。“镇村干部代理代办服务”制度形成了“上联机关、下联村社、横联站所”的为民服务体系,把服务群众的渠道拓宽加长,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答复”,也解决群众办一件事有时要跑几趟的突出问题。三是“扶贫帮带”制度。镇机关干部每人与2户生活困难户和1户生产困难户结成帮带对子,对生活困难户经常性地走访,从思想到物质进行关照、关爱、救助,增强其战胜困难的决心,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生产困难户,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贷款、技术指导等问题。

  在实施“三项制度”中,“民情日记”制度是基础、是核心。“民情日记”制度有六个步骤:一是确定主题。根据工作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农时需要、不同矛盾与问题需要,定期确定走访主题。二是深入走访。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希望什么、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镇党委、镇政府。三是汇总分析。镇党委定期听取汇报,汇总与分析,对群众反映的个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责任到人,限期解决;对于共性问题,研究方案,统筹解决。(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四是回访反馈。对重点户进行回访,反馈镇党委、镇政府确定的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征求意见与建议。五是督察激励。建立分级督察、批阅日记制度,由镇领导正职批阅副职日记,镇领导副职批阅分管工作干部日记。建立激励制度,每周评出10名民情日记标兵和10名代理代办服务标兵,进行表彰与物质奖励。六是相互交流。建立党建信息平台,机关干部每天将自己工作情况以电子形式发布到平台上,定期组织交流经验与体会,不断健全与完善“三项制度”。

  (三)

  推行“三项制度”以来,全镇93名干部共走访农户1万余户,达3.5万人次,记民情日记3万多篇,征求群众意见8000多条。最近一次民意测评,全镇群众对党委政府满意度达到90%以上,26个行政村的群众对村干部评为“非常满意”。镇村干部说,群众对干部这份真情,用金子也换不来。

  (一)使干部受到群众观教育。“三项制度”实施之始,一些干部不理解,认为对基层群众已经够了解了,没必要再进村入户,但随着入户走访的深入,大家的认识逐步加深,群众端茶倒水,有的还挽留吃饭的那份热情;群众敞开心扉讲真话、实话、掏心窝子话的那份真情;群众盼发展、想创业的那份激情,深深感染着大家,心灵上受到很大触动。有的干部在谈起所走访的贫困群众生活状况时,止不住流下眼泪。他们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有的干部说,广大基层群众对干部的要求并不是高不可及,关键是要多见面、常沟通。这一堂堂“民情课”使大家深受教育。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说:“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亲人,贴近群众,其实就是这样简单、朴实、自然。”

  (二)促进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是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一批诸如安全饮水、环境整治、道路“户户通”、土地项目整理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冀屯管理区主任赵清海在益三村走访时养羊专业户周付生反映,因场地小导致羊羔死亡,希望解决用地问题,经镇党委、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是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实行“镇村干部代理代办服务制度”后,变过去群众办事自己跑为干部代理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主动办。镇村干部采取“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上门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快捷服务,共代办事项20775件。有很多虽是“跑跑腿、动动嘴”的小事,但对于群众个人来说样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三是化解了社会矛盾。全镇共发现潜在矛盾6大类54项,经过努力消除了22起不安定因素,化解了16起矛盾纠纷,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

  (三)推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项制度”实施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吸收并采纳了群众的好建议,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改进,针对群众提出的社区治安乱问题,镇里组建了综合巡防队,制定了《冀祥社区综治巡逻队管理考核制度》;

  针对群众提出的“看病难、上学难”问题,镇里修改了大病救助和困难助学制度,降低了门槛,提高了标准,扩大了范围,增加了救助次数;针对养殖户提出的技术、资金、土地等困难,镇里确定了解决方案,指派专人负责解决。对于部分食用菌种植户反映的亏损问题,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调研,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及时采取举办培训、成立合作社、加大机械化升级幅度等措施,提高了产菌率,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项制度”推行以来,干部成了百姓家的“串门常客”,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过去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服务,由重视形式转向办好实事,由管理型干部转向服务型公仆。作风上的转变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提升,干群融洽度得到提升,党委政府形象得到提升,群众对干部认可度得到提升,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度得到提升。益三村村民梁小冬不幸身患重病,靠每周两次透析维持生命,家庭极其困难,两个年幼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多种办法对其进行救助,从2012年至今已累计救助10余万元。今年镇党委、镇政府再次为他送去2000元救助款,他激动万分,夜里给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发信息,“如果不是共产党,我的命早就没有了,感谢、感谢、感谢……”一连用了5个“感谢”。

  (四)

  “三项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必须为乡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搭建平台。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干群关系融洽,乡镇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冀屯镇党委推进“三项制度”,用制度“逼”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提素质,让干部在实践中认识其重要性,实践中提高其自觉性,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机制。这启示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是新形势下乡镇基层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必须为民意表达、矛盾化解畅通渠道。在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中,干部处于主要方面,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三项制度”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有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让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畅通的反映和解决渠道,成为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这启示我们:新形势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必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项制度”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摸得着的利益福祉,最大限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启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干部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

  (四)必须着力推进“双基双治”建设工作。“双基双治”是省委下大工夫抓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双基”即抓好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打好基础,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和矛盾调解化解机制。“双治”就是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三项制度”实质上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机制并形成良好氛围,解决好了“谁来做”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办事有人服务,困难时有人帮助,感到不公有地方说理、评理、处理。这启示我们: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五)必须让干部在基层锤炼群众工作能力。推行“三项制度”能够让干部走到一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民主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与组织群众的能力。这启示我们:干部只有到一线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同群众摸爬滚打中才能不断提升领导群众工作的能力。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