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国家文化主权的城市担当
//www.workercn.cn2014-06-25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中心城市是弘扬国家文化主权的基本载体

  文化话语权作为国家文化主权的一个基本内容,包括自身文化建设是否跻身全球主流文化空间,是否能平等参与国际交流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建立,是否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基础支撑。这些要素集中体现于一国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地位。

  为什么一座城市要肩负国家文化主权的职责?这是因为,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的直接对话越来越频繁。当今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战略意图、民族文化的载体,已不再是以国家为主要单位,而是通过中心城市或超级城市来实现的。

  中心城市的作为决定国家的文化主张和文化力量。美国著名城市建筑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综观国际上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往往以中心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为基本单元。那些世界性的超级大城市群,代表了国家意志的表达,代表了国家软实力的竞争。

  美国的纽约音乐节,每年吸引几百万的各国音乐爱好者参加,从街舞到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从爵士乐到摇滚乐,各种音乐流派和各种表演艺术形式汇聚于此,将公园、广场、街头、人行道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使听一场音乐会成为去纽约旅游的重要内容,构成了纽约“世界文化俱乐部”的重要特质。透过这一点,折射出来自于自由、平等和机会所代表的“美国梦”对于世界移民的吸引,体现出美国文化大熔炉的精神气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创新包容、标新立异、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国家精神。

  英国的伦敦设计节,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事件之一,展示伦敦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实力和魅力,为全球设计业提供交流平台,使伦敦成为最有创意的城市之一,其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金融业而成为第一产业,2012伦敦奥运会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展示了英国创意产业的强大实力。创意不仅带来财富和就业机会,还有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英国1997年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打造全球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引擎、就业人口最多产业;世界文化的广集博引,激活了沉寂多时的英国,使昔日的世界中心再度显现出无限活力,令人流连忘返,赢得了“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

  法国的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先驱”,是世界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展示了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世界现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一张“晴雨表”。巴黎时装周,更是有着超过100年的历史,打造了巴黎“世界时装之都”,通过吸纳全世界的时装精英,为全世界营造一个时尚梦,同时将设计师们推上全世界的视野。戛纳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使这座小镇因国际电影节而闻名世界,成为欧洲有名的旅游胜地和国际名流社交集会场所。这三项大型活动,深深地体现了法兰西民族崇尚时尚、艺术、自由、梦想的国民精神和性格,使其艺术、设计等凭借“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享盛誉的图书展览,其宗旨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每年会有100多个国家、7000多家出版商和书商、30多万个新品种参加,达成的版权交易占世界全年版权交易总量的75%以上,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运会”,成为“世界文化风向标”。该展使德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图书贸易中心之一,体现了德国人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热衷讨论,善于享受精神生活的乐趣,“用图书丰富国家的智慧”。

  贝聿铭曾说过:“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中心城市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文化最集中、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载体,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全球主流文化、加强文化话语权方面发挥着领航性、标杆性作用,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

  在国际交流中展示城市鲜明特色

  中心城市弘扬国家文化主权,要以国际一流城市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并在交流中形成文化话语权,展示城市文化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深圳先后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等称号,原创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成功演出,被国际知识界评为“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

  娃在为深圳颁发“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时曾说:“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这个荣誉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这些荣誉表面看是深圳获得的,但放在国际上,实则代表了中国人民热爱读书、崇尚求知、坚守优秀价值的形象。国际上的赞叹和肯定,不仅仅是对深圳这座城市,而是深圳所代表的中国。当然,同时也张扬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创造活力和创意能力。

  为什么是深圳?

  这是因为,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在国家战略中拥有重要地位和责任担当的中心城市,在其推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确立将城市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远大的抱负,因而具备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深圳十几年前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的时候,并没有只是局限于深圳自身的文化到底能发展成怎样的规模或特色,而是着眼于深圳在中华文化复兴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因此,弘扬国家文化主权,对于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充满创新精神、具有远大抱负,并且承担着国家改革开放历史使命的城市,更具有使命意义和担当精神。近年来,深圳靠着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城市文化样本,在世界普遍性文化意义上提供崭新的文化经验。这不仅是深圳的使命和光荣,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需要,是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责任所在。

  首先,“文化是流动的”奠定了深圳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石。作为只有30多年历史的年轻移民城市,深圳坚持把“文化流动论”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不断吸纳、汇聚、融合来自五湖四海的灿烂文化,依靠文化发展顶层设计和文化创新实践,在增强文化话语权上作了积极的探索。“文化是流动的”理论决定了文化只有在创新、交流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流动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这决定了城市文化战略的方向和选择。

  其次,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和弘扬国家文化主权建构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根本支柱。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就是使每位市民都能够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和保护文化产权的权利。与此同时,张扬国家文化主权,就是在吸纳世界优秀文明的基础上确立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拓展国家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唱响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促使深圳在城市文化发展和推进深圳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有更大作为。

  可以说,“文化是流动的”和公民文化权利、国家文化主权,正是构成当今一切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演变的基点与根源,也是多年来深圳文化能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并主动作为担当起张扬国家文化主权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第一,打造世界文化品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跻身全球主流文化空间。

  赢得国际权威机构的城市文化奖项和荣誉,是一座城市扩大国家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2013年深圳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深圳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推动全民阅读的肯定,也是对深圳作为“设计之都”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所做贡献的褒奖。

  多年来,深圳把国际通行的“读书”活动做到近乎极致,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世界城市典范,并以连续14年举办“深圳读书月”这一高贵的坚持,激发和促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培育和涵养市民的求真、求善的人文内涵。深圳的这些经验和做法,用世界城市的通用语言,推广了中华文化中重读书、重薪火传承的文化价值传统,赢得了全球许多城市的尊重和借鉴。

  同时,通过推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把握世界文化脉动,弘扬中华文化价值。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众多国际组织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是开展不同文明间对话、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是彰显一个国家文化主权的高地,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深圳历时7年原创的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成功上演,开创性地探索开展文化外交,争取了文化话语权,张扬了国家文化主权。

  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核心价值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人文颂》承载着这样的期望。在《人文颂》之前,极少有中国文艺作品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上展示、演出。《人文颂》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被邀的姿态,充分自信地登上世界文化交流的最高平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闯出一条新路,探索出一条对外文化交流的新通道。《人文颂》张扬了国家文化主权,构建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机制,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之举。

  同年3月,深圳还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召开了“全球图书业大会”,主导起草并通过了全球图书业发展的《深圳宣言》,标志着中国城市首次主导建立国际图书文化业规则。这次盛会,引起了业界的积极关注和广泛赞誉,深圳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对推动图书、阅读行业发展的执著追求的城市精神和形象。

  此外,注重争取各专业奖项,在国际舞台上唱响深圳、中国的声音。比如,深圳出版印刷企业荣获印刷业“奥斯卡”奖——美国印制大奖占全国总获奖量的92%,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占全国总获奖量的40%。再如,为鼓励全球优秀年轻设计师脱颖而出,深圳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举办“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并永久落户深圳。

  第二,构建国家级、国际化的文博会展示交易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深圳“文博会”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举措,其诞生和发展,彰显了深圳乃至中国的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随着文博会走过10年,对这一点也看得愈加清晰。

  一方面,对内而言,带动全国以及深圳的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对外来看,文博会承载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义。这种走出去显示的是一国文化的真正实力,通过文化产品的出口,在文化产品上附着的文化内容的输出,最终的关键和核心则是促进中华文化价值和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十届文博会的历程,就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

  从十届深圳文博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经过了从器物文化到内容文化、价值文化的清晰历程。第一阶段,是文化器物走出去,体现为一般性文化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出口。据统计,10年来,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24.7%。增长率不低,但对外文化贸易在国家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仍然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较突出。第二阶段,是文化内容走出去,打造原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内容,进入到“文化创造”的阶段。2005年至2006年前后,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文化产品出口进入新阶段。这也是文博会平台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力的开始。2006年,文博会正式获准成为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展会,文博会作为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的地位进一步被确定。借助文博会平台,富含中华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出口逐步增多,国际影响不断增强。第三个阶段,是文化核心观念走出去阶段,推广核心价值观念、彰显和弘扬中华文化价值,也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高中华文化价值的国际话语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用文化主权、文化产品拓展国家利益,文博会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的输出能力。

  强大的文化产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城市文化话语权的基础保障。没有强大的文化产业,文化话语权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仅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不能保证国家文化主权的张扬,不能保障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神圣。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建设文化强市,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深圳的设计业也走向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的力度不断深入,呈现出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迈进的态势。在有国际设计界三大奥斯卡奖项之称的红点、IF、G—MARK大奖上,来自深圳的作品频频展现出设计实力,得到国际设计界认可、重视和尊重。

  如今,深圳建设了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