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推动低碳发展 促进绿色崛起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武义青 张云 陈永国

  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家产业政策双重压力之下,低碳发展成为调结构、稳增长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此为抓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是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需要。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的环保投入曲线(即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刚刚进入加速上升期,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将以年复合增速15%左右的速度上升,且这一阶段预计将持续10年以上。换言之,在大气、水、固废等减排领域的投资,将进入爆发性成长期,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低碳经济将在很多新的领域和部门产生工作机会,绿色就业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重塑中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当前,绿色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绿色产业。在这一轮机遇面前,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河北历史上在高耗能产业上积累了较多的产能,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基本处于低端环节。尽早向低碳化发展模式转型,积极参与绿色工业革命,将有望先行一步,形成新的绿色竞争优势。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应对雾霾的现实要求。因人口和经济活动过于密集,加之区域环境容量较小,京津冀已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由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具有同根同源的特征,低碳发展在节能降碳的同时,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等大气污染物,有效防治空气污染。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气候适应型社会”,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一种处于探索中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根据河北省情,应侧重从以下几个层次着手,有重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动低碳发展。

  创新低碳技术,打造低碳产业链

  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对能源高科技的创新和拥有。相对于信息技术来说,低碳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多,系统复杂,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且具有应用前景不明、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特点,因此需要多方合作,共担风险。根据京津冀三地的比较优势,低碳技术宜采取协同创新方式:研发在北京,中试基地在天津和河北。其中,中关村是我国最大的科技创新高端资源密集园区,已覆盖低碳经济主要领域。今年5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这是北京高科技生产要素第一次大规模向河北辐射外溢,也是河北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园区。我省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地也应积极谋划,加快打造协同创新示范区。

  我省工业能源消费占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头,其中,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和石油加工业六大高能耗行业占工业总能源消费的90.5%。因此,必须调整工业结构,打造低碳产业链。对存量项目而言,要加快淘汰能效低的产能和项目,遏制“三高”行业的过快增长,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提高上、下游产业的能效。对于增量项目,要通过税收、财政等手段,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支持,使其从投资到建设一路绿灯。

  农业作为我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模式,强调通过智能管理来适应气候变化,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对我省来说,应加强对旱灾、洪涝灾、风暴灾等极端气候的预测和预报能力,兴建一批旱作集雨补溉工程,培育高产节水抗逆农作物品种,把气候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因地制宜普及可再生能源,引进与发展“沼气产业化”,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服务业绝大多数具有低碳的特征,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如环境监测、能源环保审计、电商服务、研发服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会展交流服务等,既有助于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又反过来促进了服务业自身发展。因此,应将发展服务业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低碳城市群

  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PM2.5的主要成分均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两者同根同源。全国碳排放量的80%来源于燃煤,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的84%来源于燃煤。因此,优化能源结构是我省治理大气污染与降低碳排放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发布的今明两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地区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力争比2012年负增长。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河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要实现大幅度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的目标,除了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降低能耗之外,还要依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河北是拥有清洁能源较多的省份。全省陆上风能资源7400万千瓦、可开发量2500万千瓦以上,海上风电规划可开发量500万千瓦以上,是国家确定的全国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太阳能年辐射量4981-5966兆焦/平方米,是我国光照资源较好地区;年产干秸秆3600万吨左右,甜高粱、蓖麻等能源作物产量大、分布广。河北还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11个设区市均有分布,储量相当于418亿吨标准煤。另外,河北具有高原、山地、平原、沿海等独特的地理地貌,为浅层地能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条件,加快建设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加强城乡居民用能管理,通过政策工具创新促进能源转型。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远未完成,需要大量的土地、能源供应和消耗,因此不可避免地伴随大量的碳排放。数据显示,全国地级以上287座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2%。仅占全国地域总面积13.3%的市辖区,消费了全社会电力的55%。可见,城市尤其是市辖区是能源消费密度集中的区域。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进行前瞻性部署和超前规划,坚决遏制高碳锁定的苗头,打造低碳城市群。对环首都县市应合理确定开发边界,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建立生态缓冲区。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政策保障、分工合作等手段,疏解首都职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低碳城市联盟正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平台,它在区域合作中比国家层面的合作更富有弹性,其行动也更具有针对性。北京、天津和我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低碳试点城市,可以在此基础上组建低碳城市联盟。联盟的宗旨和主要行动是,加强技术的合作引进与创新扩散,共同推动区域低碳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区域协同治理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联盟成为跨国城市气候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绿色体制,实行绿色治理

  低碳发展是一场触及生产、消费和文化的全方位革命,要求创新治理模式,在传统的国家治理、市场治理之外,探索合作治理、网络化治理等全新治理方式。对我省来说,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推动低碳发展必须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入手。去年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改革委签订了《关于开展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的框架协议》,显示出各方在碳交易方面强化合作的需求。我省利用京津冀区域性碳市场加快自身低碳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强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核算和监测工作,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或温室气体统计、检测管理体系。同时,借力碳汇,发挥其减排固碳改善环境的作用。认真贯彻《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经过认证形成在京津碳交易所流通的“碳汇指标”,进而打通河北介入京津碳市场的通道,改善中小县市植树资金少、动力弱的局面。

  其次,制定碳排放总量考核办法。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表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作为行政考核指标的约束力已大大削弱。鉴于此,应增设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将其分解到各高耗能产业,率先实现碳排放的总量控制。

  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者担心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提高私人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然而,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等学者提出的“波特假说”发现,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从长期看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抵消由环境保护带来的成本并有望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要使“波特假说”成为现实,政府应开动脑筋,设计“气候智能型”政策,引导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执行低碳环保政策。例如,积极提供企业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时需要的信息,实行绿色采购,鼓励绿色投资;减少对高碳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类补贴,对低硫煤和可再生能源提供补贴或减税;鼓励企业自愿设定减排目标,要求重点企业、国有企业带头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银行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为节能减排提供融资服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