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把“粮食”做成“点心”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颜廷标

  为什么有些国家或区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崛起,有些国家或区域则陷入困境而衰落?原因有很多,如技术、人才、政策、资源、体制、环境,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终答案。因为它们都会内含在产品或服务上,而创造、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才是根本,才能完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由商品到货币惊险的跳跃。所以,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如何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作为后发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的初始条件显而易见:国际市场上已经充斥着发达国家多年积淀形成、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与服务,后发国家在研发、技术、企业、人才、信息、营销网络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后发国家一般会依靠上天赐给的自然资源和成本很低的劳动力,生产初级产品——“粮食”,与发达国家交换,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推进工业化进程,这就是所谓的发挥比较优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产品档次高低的内涵差异很大:由“粮食”做成的“点心”,产品档次高,意味着能够主导整个产业发展;盈利能力强,意味着对人才、技术与高层次资源很强的吸引力与掌控力。而“粮食”,产品档次低,意味着可怜的薄利和受制于人。长此以往,后发国家将长期锁定在资源与低劳动力成本上,形成“比较优势陷阱”:冲出低端锁定困难重重,保持低端难以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竞争焦点转向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长期锁定在低端产业上,是一条不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省委书记周本顺提出的把“粮食”做成“点心”,是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以往人们关注“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是探索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贫困人口增加、半城市化严重、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其实,“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产业低端锁定、转型升级困难,这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表现得很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长远意义在于,如果解决了产业升级问题,就业、收入、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将逐步减轻或迎刃而解。可见,把“粮食”做成“点心”意义重大。

  从我省来看,目前人均GDP已步入5000美元阶段,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又面临着很强的环境约束,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体系调转到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来事关河北的未来。多途径、多方式实现由“粮食”到“点心”的跨越,不仅是当前之需,也是战略之举。

  从一般路径来看,把“粮食”做成“点心”,其实是将研发—制造—营销产业链中的中间高两端低的“沮丧曲线”,变成两端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实现这一转变有三条基本路径:一是向前延伸,增强产品研发能力,以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与自主产品和品牌;二是向后延伸,建立良好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吸纳与稳定更多的、忠诚度高的消费者;三是提升中端,提高制造环节的议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三条路径综合起来一起推进,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影响力、控制力。

  由一般理论到现实操作难度很大,需要领导者的智慧、企业家的创新、良好的环境,更需要不懈的坚持。

  一是要选择正确的路径。台湾新竹科技园的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世界领先者,就是超前谋划、正确选择的结果。选择过程包括技术专家对产业技术的预见,瞄准制高点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家的选择,将企业战略定位到准确的目标上;包括政府领导者、管理者的支持,将产业政策聚焦、集成到将“粮食”做成“点心”上;包括我们每个河北人,通过多种方式为这种升级“添砖加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河北的振兴,也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二是将创新进行到底。创新是将“粮食”做成“点心”的唯一选择,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对于技术创新大家较为认同,但对于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一些人在认识上还有偏差。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是技术出身的管理者,他曾说过,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如何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需要破解的难题。

  三是树立持续努力的恒心。目标和路径明确之后,恒心就显得尤为重要。胜利往往产生在再坚持一下之中。只要坚持,咬住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将“粮食”做成“点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