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应加强对职业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杨 辉//www.workercn.cn2014-08-19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项目实施主体的农民将在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项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民参与试验区配套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各类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合力打好改革试验攻坚战。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还不高,小农意识、小富即安、不愿参与市场竞争、科技素养不高等现象还比较多,目前的农民素养还不能满足试验项目改革的总体要求。我省应该积极开展对80后以及90后目前仍旧在农村生活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培训工作,为试验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以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训

  一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新生代带头人的培训。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发展质量将直接决定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我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框架已基本成型。但质量和发展层次不高,可以定性为初级阶段,培训工作亟待开展。我省能人领办型经营主体是各种农业合作组织主要模式。因此,要依托龙头企业和农垦系统开展挂职培训,相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龙头企业和农垦系统接收并培训生产组织带头人,并给企业和农垦系统一定政策方面的支持予以激励;要依托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理论培训,结合学员实际开展教学,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要依托运营成功的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实践培训,相关部门应协调运营较好的农业合作组织接收、吸纳新建的新生代经营主体带头人去学习培训。

  二是强化对各类农技实用人才的培训。农技实用人才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力量,应该按农民的意愿和其自身条件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培训农机人才,我省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已经比较多,但在大农机的使用和维修上急需大量的农机人才;要培训农技人才,农业技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以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资销售企业共同来完成;要培训农业经纪人和职业经理人,农业经纪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可以考虑走“校企”联合培训模式,高等农业院校负责营销理论知识培训,企业负责实岗操作和训练。

  二、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质量农民工为主,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量用工企业急需各种高技能人才。我省要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优化培训教师结构,积极选聘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培训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质量农民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要注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还应增加对劳动力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培养其遵纪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要扶持一批教育规模大、教育质量好的办学单位,建立起骨干学校和品牌专业,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培训基地,鼓励、扶持我省的高等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开设急需专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学;要针对当前农村升学率不高,大学学费较高和就业率较低的情况,在试验区内可以尝试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开展选择性的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式;要针对未来试验区内第二、第三产业必将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新兴服务业人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组织有意愿、有能力从事服务业发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参加各类创业培训,为将来发展打基础。

  三、建立试验区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是在试验区内探索建立农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应该考虑实施农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我省应该在“两大平原”率先探索研究制定农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实施。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健全农业从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激励农民踊跃参加培训。同时,加快研究农民教育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对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加以规范,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确立培训规划和制度保障。我省试验区内各地区区域定位、产业结构不同,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对农村人力资源总体状况、农村产业行业的规模和结构等逐年进行摸底,掌握基础数据和信息,根据不同情况,提高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三是建立农民培训基地。“两大平原”试验区内各县区是培训农民的最前沿阵地,各县区政府是培训农民最主要力量和推动者,应支持鼓励各县区积极开展工作,完善基础建设和政策措施,确保农民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开展。要建立长期、固定的农民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鼓励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县区从事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帮助各县区政府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培训投入机制;帮助各县区与省内各高校和其它培训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建立培训信息共享和传递渠道。这将有助于高校和其它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有助于培训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