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郭齐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 前提是“回到中国”
——访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
//www.workercn.cn2013-11-26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辉林/文 尹传刚/图

  提 要

  11月15日至18日,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深圳举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应邀参会,并作了题为《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的大会发言。

  会议期间,郭齐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A

  兴社会、搞经济,儒家很有一套

  深圳特区报: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民众,都很关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儒家是不是也很注重公平正义?

  郭齐勇:与亚里士多德的两种平等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相比较,儒家关于公平正义有很多非常好的论述。在古代农业社会,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公平达到社会政治参与的公平,使农家子弟通过读书做官,管理社会,甚至上升到朝廷“三公”之位,参与高层政治。儒家也很关心荒政,即备荒救灾,注重济赈,关怀鳏寡孤独残疾者,给最不利者以最大关爱。受教育、从政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平,终究是为了发展的机会公平。儒家思想关于社会公平的很多论述转化为传统社会的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今天也可以创造性转化,作为当代参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儒家思想主导下形成的社会自治。过去我们的传统社会是“大社会小政府”,很多事由社会自治,由村社、家族宗族、行会、帮会等民间力量来办,不用政府管那么多事。过去县一级政府权力很小,财力也有限,县以下的事,政府基本不管,依乡约而治,这样社会的行政成本较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