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关于坚持节俭养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www.workercn.cn2014-06-30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为了配合当前深入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本报约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围绕节俭养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消费文化、道德养成、社会风尚、党员品格、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今天,我们集纳发表他们的思想观点,以期推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风尚

  许又声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中央出台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近日,中宣部又表彰了金九皋、河北省衡水市“村民食堂”等10个“节约之星”,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节俭养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唱响节俭节约的“主基调”。“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推进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首先要增强人们的认知认同,使节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活力。要深入开展节俭养德专题宣传,讲清楚节俭节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讲清楚节俭节约对于推动“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实施“两个加快”的重要意义。要不断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利用我省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力宣传我们党励精图治的光辉业绩,宣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节俭节约的崇高思想,引导人们从中获取前行力量。要创新宣传方式,广泛运用言论评论、通讯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积极传播节俭理念,大力弘扬节约风尚。

  二、注重以文化人,不断增强戒奢行俭的“磁场力”。“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是唐代魏征的进谏之言,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倡导节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就要以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料”,增强文化滋养,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益智益德的节约格言、富有教益的节约典故,组织开展格言警句传播、诗歌经典诵读、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认真汲取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积极梳理、阐发和萃取湖湘文化中崇尚朴实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精华,更好地用勤劳节俭的文化基因滋养三湘儿女、陶冶道德情操。要大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努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来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贬斥铺张奢靡恶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三、强化日常监督,共同营造反对浪费的“舆论场”。“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培育节俭节约的社会风尚,重要的是坚持正确导向、匡正失范行为,着力形成激浊扬清、戒奢克靡的思想道德舆论场。要加强媒体监督,组织各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明察暗访,曝光一批违反“中央八项”、“省委九条”规定的典型案例,加大舆论谴责、责任追究和惩戒处罚力度,形成强大舆论压力。要创新社会监督,聘请“节约志愿者”,宣传倡导节约理念,劝阻奢侈浪费行为。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打一场反对铺张浪费的“人民战争”。要深化行政监督,把节俭节约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中,推动各行各业更好地贯彻落实节俭节约要求。

  四、推动实践养成,让人人成为以俭养德的“践行者”。“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推动全民节约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省党政机关深入开展“俭以养德·向我看齐”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克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以俭养德的促进者。要发挥广大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把节约教育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实践之中,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做节约理念的传播者、节俭美德的传承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抓制度机制建设,把节俭节约要求贯彻到生产各领域、社会各方面,引导人们自觉做文明节约风尚的建设者。

  (作者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节俭养德对消费文化的价值导向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不仅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两型”社会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节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有着深远意义。因此,要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消费文化,必须从各个层面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节俭养德对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深层次的价值导向作用。

  从道德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道德观作为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涉及面非常广泛,它通过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评价,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节俭养德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上的核心道德观,它把节俭行为视为善,以节俭行为为正当。老子将“俭”视为为人处世的“三宝”之一;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同视为重要的德目;《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节俭养德这一道德观,使节俭成为人们生活中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形成的消费文化就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基础。

  从人生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活动,因此,人生观很多方面体现在对待消费的态度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产生影响,必然以人生观为支撑。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深深地烙印在对人生对态度上。以节俭为荣,以节俭为乐,是历代贤人君子的人生价值取向。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形势下,享乐主义不仅在党员干部中、而且在社会上都有所抬头,必须通过大力弘扬节俭养德的美德,才能抵制及时行乐、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人生观,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

  从世界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消费文化形成和产生影响,必然以世界观为内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养德思想,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人类必须与客观自然达成和谐统一的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因此,从“天人合一”这一基本的世界观的认识论出发,“仁民爱物”、“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成为了人们内心遵守的信条,《墨子》中更是把节俭这种美德和国祚家运联系起来,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在新时期,我们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要大力挖掘和彰显节俭养德这一传统美德中的世界观内核,让人们从世界观上认识到,节俭不仅是合乎人类内心法则的美德,而且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律条,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理念在每个人的思想中扎下根来。

  (执笔:郑昌华)

  节俭养德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精神品格

  刘建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方面,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另一方面,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物资奇缺,环境恶劣,中国共产党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与党的政治方向联系起来,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多次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体系建设等。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但我们没有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

  中国共产党人是节俭养德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承继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品德。中国共产党人吸纳了“君子以俭德辟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等节俭传统,并以此来立人、持家和治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节俭养德先锋模范。比如雷锋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榜样,就是勤俭节约的光辉典范。雷锋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讲节约,从不浪费,注重点滴积累,坚持“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做到省吃俭用,点滴积累,支援国家建设”的理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日子里享受为祖国、为他人奉献和服务的快乐。此外,以勤俭节约为价值追求的王进喜、焦裕禄、杨善洲、郭明义、孔繁森、郑培民等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为数众多、举不胜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们都是节俭养德的先锋模范。

  节俭养德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之宝。新一届党中央和领导人高度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刻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首先,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自己摆进去,找准位置,调整姿态,以身作则,对工作和生活中所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来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坚决根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逐渐养成过“艰苦奋斗的日子”和“勤俭节约的日子”的良好心态。其次,要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注重加强党性锤炼,切实提升道德修养,养成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带头在工作和生活中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第三,要以勤俭节约为价值追求,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培育与践行出发,积极参与和投入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中去,做好人民群众的先进典范。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德源于节俭的养育与陶铸

  王泽应

  节俭既是一种兴国旺家的伦理美德,同时又能够育德和养德,兼具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于一身,也是形成和培育财富美德、生活美德和治政美德的伦理因子和道德始基。

  那么,节俭何以能够养德呢?又是怎样养德和成德的呢?

  首先,节俭能够形成和培育财富美德。节俭是一种对物质财富的节约利用和对劳动成果的爱护尊重等的行为实践,也是一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伦理意识和财富观。只有节俭才能够使物质财富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实现其最大值,只有节俭才能够积聚起一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只有节俭才能够积累起可供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或财富。可以说,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自身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财富的积累或储蓄。而这一切都呼唤也迫切要求有一种节俭的精神。“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曰:“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节俭以对财富的珍惜与有效利用形成并培育着人们的财富道德,以节俭培育起来的财富美德自会崇尚创造的价值,更加懂得消费的意义,崇尚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反对浪费,是财富美德的内在要求。

  其次,节俭能够形成和培育生活美德。生活美德崇尚简单质朴,讲求清纯真实,有一种“道法自然”和“返璞归真”的价值特质。生活美德既反对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也反对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它肯定人们正当合理的生活要求,常常以节欲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欲望控制在理性与合理的范围内,自自然然,适可而止,而这恰恰是同节俭的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节俭以对物质需要的适可而止彰显着简朴生活的内在价值,培养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恬淡境界和对简单生活的推崇。质朴简约作为生活美德的原初形态,集聚着生活美德的义理,也表达着至真至诚的奥蕴。《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弘扬节俭意识有助于形成和培养质朴简约的生活美德。

  再次,节俭能够形成和培育治政美德。治政美德集善政和美政于一体,常常以廉洁奉公、清正廉明、高风亮节、文明化育而著称于世,拒贪腐,反奢靡,斥浪费是治政美德的重要内容。要在政治道德建设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很有必要在整个政治系统内形成尚清廉、崇清正的治政美德。而这就需要提倡与弘扬节俭意识。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韩诗外传》曰:“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奢靡之风一旦形成就会如毒瘤生成,只会导致理想之河的干涸、信念之墙的坍塌、精神之树的枯萎,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自此而始。纵览中国历史,迷恋和追求奢华的皇帝和王朝,大多没有逃脱衰落或国破家亡的悲剧命运,而奉行勤俭节约的君主和王朝,则往往总能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文明。就此而论,节俭是形成和培育治政美德的基础和首因,奢靡享乐则是导致国破家亡的罪魁祸首,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和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伦理铁律。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节俭养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勾绘出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全体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目标,需要紧紧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节俭养德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固国风、领社风、育民风。

  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固国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达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国家愿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口多底子薄、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然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用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确保精细管理,用严格严厉的监督机制堵住奢侈浪费,在举国上下形成养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节俭养德“国风”,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进程。

  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领社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自由是一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是人格和主体性的平等,公正和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底线和保障,这些价值导向都和勤俭节约息息相关。勤俭修身、节俭养德是社会主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基础,节俭用度、爱物惜物是平等意识的日常表现,平和简朴、价值公正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俭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以严格的他律让节俭养德成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注重勤俭节约自律意识的养成,坚持教育引导与自我养成相结合,坚持集中活动与长效机制相结合,让节俭养德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风向标。

  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育民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节俭养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的要求高度契合。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热爱和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劳动,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养成勤俭节约的好行为,培养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和品质,是敬业的精神来源;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诚信劳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是诚信的重要根本;具备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谦敬礼让、帮扶互助,是友善的基本体现。因此,公民既是节俭养德的实践主体,更是节俭养德的培育主体。我们要把节俭养德的教育融入公民道德教育之中,让节俭养德的理念内在于心,外化于行。

  (执笔:马纯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