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通过预期管理营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程均丽 张成//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与公众的预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往理论偏向于认为,公众的理性预期会使得他们不断学习,自我纠错,从而最终与经济系统的发展一致、无偏,进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或者应采取“完全不透明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而实际上,当公众不知晓中央银行的行为意图时,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对经济运行产生反馈,可能导致经济偏离最优的理性预期均衡。笔者认为,货币政策本身暗含的“预期管理”这一功能,是可以避免公众的学习过程导致经济运行的不稳定结果的。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公众预期进行管理,来使得公众的选择不断接近理性预期均衡。

  另一方面,利用对通胀预期的合理管理与引导,也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市场预期密切相关,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受到更大的影响。通胀预期会使得真实的通胀更快更强地发生,但通胀预期的这种催化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不失为货币政策一个有力的传导渠道。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并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而央行对预期的管理,也是央行向市场传递其政策意图的渠道,对增加货币政策透明性以及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央行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有: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但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金融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加,货币政策的效应受到市场上各类经济主体选择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工具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往常的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调整再贴现率政策效果不再明显,因为这两个政策工具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来传导,虽然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再贴现率政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选择,但最终贷款是否能发放,还取决于厂商是否需要资金,也取决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是否能被消费者的消费增加所吸纳,并且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使得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故而合理管理公众预期,以下几个手段效果更好,也将更有利于创建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一,合理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利率政策容易使得市场预期产生分歧,一是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增加,二是在理解央行调控通胀的意图时发生分歧。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普遍使用的是国债买卖,国债广泛存在于居民、企业中,当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大多数经济主体的预期都会受到影响。与之相比,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所能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对各主体持有财富的影响就不如公开市场操作明显。在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日益增多的今天,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是最有效的预期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通过财富效应、信贷效应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而且还向市场传递了央行的政策意图。当公众领会了央行的意图,就会及时调整当期的行为选择。如央行认为目前资本积累过度,可采取增加回购措施,向市场传达的信息就会鼓励公众通过消费来增加自身的福利。经济主体的预期会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引导下,选择与央行目标一致的经济活动。

  第二,增加政策透明度,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透明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中央银行将政策意图传达给公众,从而使得政策效果更快地体现出来。从亚洲金融危机至今,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这一增速比公众预期的更加优异。但我国经济发展中依旧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率下降、消费率增加缓慢、储蓄率大幅上升等等,这一方面与我国经济格局长期积累的痼疾有关,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经济在高位运行时,为了抑制通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了反向操作,从而影响了公众的心理预期,导致了公众强烈的储蓄意愿。

  就目前而言,增加居民的消费、降低居民的储蓄倾向,使得经济增长从投资与出口拉动型转变为国内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型,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在这个目标上,我国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政策上也需要不断对公众的预期进行引导。一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改善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这将有利于公众形成对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完善社会保险及住房保障,降低公众的预防性储蓄,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三,增加货币当局与公众的沟通。通过货币当局向公众解释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使得央行的政策意图被公众充分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对央行未来政策操作的预期,公众及企业的消费、投资选择才能逐渐趋于央行意图达到的路径。由于货币当局与公众的沟通是直接针对“预期”的,有利于公众形成对货币政策的正确认识,消除市场上其他因素的干扰。

  由于信息不对称,央行对于自身的政策操作,可从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来向公众进行解释,传达自身是否履行了货币当局应该履行的义务。对于央行操作所带来的偏离公众预期的操作,央行可解释这种偏离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解释其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这不仅可以使公众形成正确的预期,也能促进“加强政策透明度”的具体实施。

  与此同时,货币当局向公众公开解释政策意图,也将自身暴露于外部环境监督之下。在高透明度的政策环境下,中央银行也通过与公众的沟通,进一步修正下一步的政策选择。(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