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理性看待中国经济总量“被第一”
姜鲁鸣//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一项统计报告,按照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今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一结论在国内外引起较大争议。本报特邀请专家撰文分析——

  中国是否已成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这不仅关乎对中国经济实力的研判,也关系到对世界经济格局的研判。对此,国人应持理性态度。

  如何科学估算和比较各国经济情况,一直是统计界以及经济界的难题。目前常用的市场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都有可取之处,但不足也非常明显。世界银行此次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法,主要是通过各国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比率,来反映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个人收入水平。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成本占很大比重,而其中选取的代表性商品的结构和数量,对估算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可以肯定地说,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些表现,如人民币不断对内贬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房价不断攀升等,在这次统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否则,中美之间按汇率计算存在着的5万亿美元总量差距,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被“抹平”了。换言之,中国物价水平被低估了,而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被高估了。

  讨论一国实际经济规模时,还必须考虑GDP指标的局限性。GDP反映的是特定疆域内新创造价值总额,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其中或多或少都有外资做出的贡献。截至2013年底,外国企业在华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外投资才刚刚超过6000亿美元。相比之下,外国在美直接投资约3.2万亿美元,美国海外直接投资则已超过5.3万亿美元。因此,即便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也不能说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财富总量将在年底超过美国。

  经济不仅要比规模,还要比质量;不仅要比总量,还要比人均。从人均经济占有量、科技水平、经济结构、制度效率、国际影响等指标看,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2013年人均GDP约为660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1/7,世界排名第86位。同时,我国经济存在着“形大体虚”的一面,国民经济技术含量还不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蓝皮书2012》的数据,在世界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专利中,美国分别占到30%、13%、22%,而中国只占0.5%、0.6%和4%。而且,中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结构性矛盾,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尤为突出。

  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来看,中国也远不如美国:美国是当前国际经济体系的创造者,中国只是融入者;美国是全球贸易和金融规则的塑造者,中国只是追随者;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其政策变动可以影响全球经济,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在地区层面起步不久,货币政策影响更多地局限在国内。在全球经济事务谈判中,美国也往往居于主导地位。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实力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学者曾计算,1820年,中国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2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90年,中国GDP约为日本的5倍,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这些都说明,经济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富而兵不强,一样也会挨打。

  当前,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在由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中,还受着种种制约:在经济体系中,GDP总量与经济质量、经济结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在力量建设体系中,经济增长与社会、文化、生态、国防建设之间存在不平衡;在综合国力体系中,已有资源力量与战略运筹能力之间存在不平衡。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估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我们都不应该沾沾自喜,被所谓的排名冲昏了头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依然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