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民间投资“冷”与“热”
学者与记者的对话
//www.workercn.cn2016-07-19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3.穿过“三重门”翻过“三座山”

  周天勇:第一个挑战是,人口结构性跨期失衡,传统工业化提前结束。由人口增长放缓、人口低生育导致的少子化与老龄化,使得我国22岁~44岁经济主力人口过度收缩。一方面,劳动人口增速下降,助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和养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主力消费人口减少,住宅、汽车、家电等刚性需求锐减,重化工业出现全面过剩。

  从国际经验看,对工业化前中期人口高速增长过度干预,必然导致工业化中后期人口结构性跨期失衡。经济主力人口锐减,导致经济“未富先老”,投资溢满,产业过剩。这样不仅阻断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使传统工业化提前结束,还会形成挤出性产业转移压力。最近几年,一些民营企业家青睐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对外投资和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

  第二个挑战是,服务贸易结构失衡、产业封闭,形成体制性挤出。在正常的结构转型中,工业化提前结束意味着服务业化提前到来——货物贸易下降,服务贸易上升。由于我国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长期被垄断,限制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开放,市场竞争能力弱,质量提不上来,服务贸易逆差高达4000亿美元左右。

  这些极具成长性的服务业市场长期封闭、僵化,对国内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服务领域的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需求转移出境外,成为到国外旅游、留学、看病的支出;民间资本对国内服务业的投资需求也被挤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64%投向了国外服务业;挤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新经济红利,由国外投资者掌控和分享。

  另外,一些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开拓得不够。比如,通用航空的低空开放,对美国GDP的贡献占0.8%,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如果像美国一样开放低空航空,将创造一个万亿元级别的新市场。

  刘荒:可见,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投资逻辑已经难以为继,民间投资既要穿过制度壁垒的“三重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得翻过企业成长的“三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才有可能扭转急剧下滑的颓势,

  目前,我国民间投资的重点在东部、中部地区,主要是第二、三产业。今年上半年,增速下降最大的东北地区和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1.9%和19.7%。由于它们在分类投资中占比过低,仅为5.4%和3.8%,对民间投资的实际影响和拖累,远不及中部地区和第三产业。

  民间投资最为集中的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民间服务业,似乎已变成“产能过剩严重、库存压力巨大和政府管制过多”的代名词。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现在是实体经济比较萧条和困难时期,“三去一降一补”表面上看是国家任务,实质上是市场要求。民营企业首当其冲,有人甚至感觉“现在投啥啥亏,有点走投无路了”。

  由于投资过度和改革滞后,加剧了民间投资结构恶化。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却由上年同期的54%下降为49%,“挤出效应”明显。虽然国资主导的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却没有形成对民间投资带动的“挤入效应”。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遇冷,使一些“无门可入”的民间投资开始“夺门而出”。以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为例,今年一季度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376.2亿元,增速高达70.7%;而1-4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速仅为3.1%,远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共7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