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
刘新如//www.workercn.cn2013-10-2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李宇阳绘

  1、生态与安全,越来越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乃发展之基。

  习近平主席致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明确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人们注意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直接提到“生态”或“环境”的字眼有45处,并首次单篇立论“生态文明”,这成为党的政治报告的一大亮点。

  生态与安全、环境与发展,越来越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从国内看,雾霾、水污染、禽流感、毒大米……不断向国人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从世界看,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扩大及生态纠纷……不断给人类安全与发展带来威胁和挑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关乎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之举。

  2、生态文明的价值,在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天下万物,生生不息。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文明境界,泛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唯物史观认为,环境因素、人口因素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共同构成社会存在,它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刚性制约作用。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当今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所造成的恶果。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着眼点,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可以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生态文明的价值,就在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趋向和最终归宿。

  3、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生态文明这一自然安全的“纬线”,连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经线”,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在上下约万年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一些古老文明国家和地区,如古埃及文明、古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恒河文明、美洲玛雅文明的相继衰弱和消亡,也是与气候变化的“天灾”和过度砍伐、过度垦荒等“人祸”有关。

  我国最早的生态灾难,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的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不少是由于生态灾难引起的。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明末农民起义,多以“奇灾大荒”为背景,这“实已成为历史的公例”。

  现代战争,无不以争夺各种各样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石油等为“导火索”。伊拉克出兵科威特,是为了控制更多的石油资源。美国发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尽管名目翻新,说穿了,还是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和石油的运输通道。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公民的生存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可以说,生态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基石。没有生态安全,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将受到威胁和破坏,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生态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军事、经济、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和载体。

  生态安全,同样是新形势下国家核心安全的新需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同样是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

  4、生态安全,悬在国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沙尘犹在,雾霾袭来。一觉醒来,北京城笼罩在一片“灰黄”之中。市民们“淡定”地戴上口罩,匆匆出门上班;虽属无奈,却已见怪不怪了。

  其实,快速发展的中国在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态安全问题的切肤之痛。

  尽管这些年来我们抓环保力度不小,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生态安全依然是高悬在国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且这种威胁和挑战是全方位的。

  我国单位能源消耗量所创造的GDP不到1美元,而世界平均为3.3美元;

  我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8.6%;

  目前,我国三分之二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湖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

  我国人均原油可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人均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55.4%;人均草地、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坚决守住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37.4亿亩“森林红线”、8亿亩“湿地红线”——这一个个“生态红线”的设立,其实就是生态危机逼近的“临界点”。

  问题的严峻性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体成员、个体组织,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局部和短期利益,而对迫在眉睫、涉及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生态安全,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总书记的话发人深思。不文明、不科学的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穿越人类生存“瓶颈”的新型文明之路,已经成为衡量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维护生态安全的高度自觉和警醒。

  5、生态安全,非传统安全的新特征

  生态安全,是在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风险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安全观。

  作为一种特殊的非传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整体性与区域性交织、软杀伤与硬摧毁兼备、短期性与长期性并存的鲜明特征。

  如果把生态环境比作一个硕大的自然系统,这一大系统中的“点”都是相连相通、共生共荣的。局部环境的破坏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灾难,甚至危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一国的生态灾难有可能危及邻国的生态安全。

  生态破坏一旦超过其自身系统的承载“阀值”,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专家认为,资源枯竭、环境退化造成的生态危机,通常很难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手里挽回。大自然的报复,往往不给人类纠正错误的机会和“重新选择”的余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纠纷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在某些地方已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环境问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双边和多边的资源也有产生国际冲突的危险”。

  环境恶化及其可能引起的社会危机包括暴力冲突,被视为非传统的重大安全威胁之一。

  深刻认识生态安全的新特征、新趋势,有利于唤起人们维护生态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多元主体在追求公共利益过程中,形成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这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最佳状态。

  6、中国梦·生态梦,生态安全与国家战略

  “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律。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在1977年最早提出,将“环境变化含义引入国家安全领域”,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安全的定义必须扩展,超出对国家主权的政治和军事威胁,而要包括环境恶化和发展条件遭到破坏。”

  20世纪后期以来,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或区域性组织都将环境安全列入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纳入其外交、贸易乃至军事政策之中。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生态安全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们不仅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切身利益之所在。小康社会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最关键。中国梦、生态梦,梦到深处始自然。

  只有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深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国防巩固的新局面。尽快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主动参与国际上有关生态安全和冲突预防机制的合作,维护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则是落实生态安全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7、撑起生态文明的保护伞——生态安全与军人之责

  现代词义上的“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OLKOS”,原指“栖息地”之意。新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为坐标。

  增强生态危机意识,自觉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贡献,是当代军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现强军目标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植树造林,绿化辖区,在国防建设中重视生态建设与维护;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力量,处置重大生态灾难和意外突发事件……

  军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责无旁贷,重要的是,拓展安全视野,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增强核心军事能力的前提下,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要论选读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强调: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