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安保升级不是解决 医患纠纷之本
//www.workercn.cn2013-11-26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仅增加警卫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近以来,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医疗暴力事件,10月21日,广州广医二院3名医生被打伤;10月24日,北京120急救车组在一起救护过程中医生被打伤、司机髌骨骨折;10月25日,浙江温岭三位大夫遭到患者刀砍,造成一死二伤。11月11日中午,上海闸北区中心医院住院部七楼,10余位病人家属因为医疗纠纷,打砸了护士台。这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国内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卫计委对于医院的安保问题出台了“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就高不就低”的配备标准。各大医院安保升级,有的增加警卫、手术室门口设安检,有的甚至给医生配保镖,让医生戴钢盔上班。不可否认,这些安保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是,面对这一桩又一桩的医院血案,我们是否应该深刻反思,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深究医患纠纷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让医生和病人如此对立?如何让医患之间回到正常关系,怎样让医院回归公益本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期读者参议对此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救死扶伤精神弱化一味追逐商业利润

  ■ 涂启智

  就算少数、个别医生有违职业操守未能尽责,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困扰乃至痛苦,然而罪不至死并且“罪不至殴”。患者或家属情绪过激,暴力作用于他人身上理当被追责。固然要严惩医疗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并且以安保升级来保护医者生命安全,但更为关键的仍是找准医患矛盾根源,而后对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

  心理学分析认为,暴力行为源于内心压力释放。患者及家属压力从直观现象观察,可归结于三个方面。其一,医院存在过度诊疗。很多患者都有类似体验,“医院去不得”,本来是一桩非常普通也十分常见的小症状,只要走进某些医院,就会经历好一番炼狱般的折腾,最后开一大堆药。笔者有次眼皮小红肿,医生看了一眼要我去查血验血,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花了百多元,其实就是在药店拿药不到10元就能解决的事情。其二,少数医生态度冷漠、诊疗敷衍。不能否认,绝大多数医生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守责,真诚倾力为患者服务,然而医患冲突时常发生、医患之间弥漫着怨气足以说明,少数医生医德与医术都有待提升。许多患者起早赶到医院排队诊疗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好不容易等到与医生面对面,医生只模式化地询问几句,三两分钟打发了事,还往往是所开药物无明显疗效,患者基本白跑一趟。

  其三,老生常谈,看病贵。即使是一宗普通的感冒病,花上几百元是常有的事。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廉价药尽数消失。据报道,两元一支的草本乐肤霜,一元一支的口腔溃疡膏,三元一盒的维生素E乳,曾是不少人的集体回忆,可是这些廉价的医院自制药已经差不多完全销声匿迹。一两块钱的自制药不仅是经济上的考量,更是给患者以心理安慰。问题是,就算所有医院都不卖廉价药,也不会影响其门庭若市。医院或许正是因为看到这患者求医的旺盛市场,才丝毫不会考虑以廉价药去吸引患者。

  三个直观现象集中折射一个问题:医院纯粹救死扶伤精神弱化,而一味追逐商业利润冲动难抑——或许这正是医患矛盾症结所在。此外,现实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拥挤增加患者焦虑烦躁,社康医疗条件差、医生医术不精等改善迫在眉睫。

  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 胡乐乐

  医患纠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医生想方设法从患者身上榨取利益,比如开大处方,做没有必要的各种检查,手术费、医药费、护理费、住院费等自然不菲。正因为如此,所以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的医德的不信任甚至深恶痛绝。所以,一旦发生了医患纠纷,又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导致伤害医生生命的事件发生。

  毋庸置疑,要确保医生的人身安全,应该像中医看病号脉一样,首先找准医生的人身之所以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因此,仅靠安保升级显然没抓住医生人身不安全的主要矛盾。

  安保升级,一方面是派驻警力和加强入院人员的危险品安检,另一方面则是教会医生防身术。按照公安部和卫生部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大医院都设立了警卫室,有警察轮班24小时值班。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进一步确保医生的安全,有的大医院还在门口用安检设备安检,有的甚至给医生配保镖,让医生戴钢盔上班。更有甚者,为了教会医生常用的防身本领,请来防身术教练给医生现场讲解、演示。

  然而,即便把医院的警卫和安检做得再怎么滴水不漏,也无助于医生的人身安全,因为医患冲突的根子没有解决,所以,要想保证医生人身安全,还是得紧紧抓住医患矛盾的核心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好。惟其如此,才能一方面减少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即便发生了医患纠纷,也能确保纠纷不至于引发医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健全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化解矛盾

  ■ 林 萧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由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频繁。为此,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加强医院安保工作,并规定“每20张病床配1名保安”。加强医院安保工作虽然有利于防范恶性事件,但单方面重视安保只能治标不治本,毕竟发生医患纠纷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方面的诉求,使医患纠纷寻求双方认同的平衡点,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因此,在加强医院安保的同时,如何健全医患纠纷调处机制,让医患双方都能够按照正常途径申诉、维权,确保调解结果的公平公正,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严格来说,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在一些地方已初步建立,但并没有实现全国“一盘棋”,也缺乏相关的规范和制度,这就使得各地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标准不一,即便进行调解,也很难满足医患双方的愿望,使得调解陷入“难产”僵局。更重要的是,各地建立的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大多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医院作为卫生部门的下属,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对于调解过程及结果难免持怀疑心态,如何健全医患纠纷调处机制,使其摆脱卫生部门的“一言堂”,确保医学鉴定和调解过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成为必须突破的壁垒。

  从这个角度说,要构建各方认同的纠纷处理机制,有必要成立第三方调处机构,由医院、专家、司法机关、律师及民众代表等共同组成,避免卫生部门及医院的单方面调解,让调解渠道更加便捷、透明,以完善的调处机制平息医患纠纷,对于化解医患矛盾,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让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

  ■ 海 舟

  据统计,在全国近2万家医院中公立医院占到将近1.5万家,正因为公立医院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掌控着大量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和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逐步让公立医院失去了公益性的色彩而走向营利化的方向,使得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扭曲。

  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立医院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卫生部官员曾向媒体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占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0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近年来政府尽管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但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增速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速,而且政府预算支出费用呈下降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相反,居民个人卫生投入所占比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这使个人承受了更多的医疗负担。

  除了财政投入不足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民得到的医疗卫生保障严重不足也是医患矛盾加剧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全国的医疗资源只有20%在农村。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这个数字在农村更高达65%。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均衡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福利保障事业,保持和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发展和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大趋势、大方向,是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

  漫画:喻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