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促进东北亚区域能源气候合作
刁巍杨//www.workercn.cn2014-02-0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的频发,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能源消费与气候变化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节能减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在东北亚地区能源进口依存度高和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必须通过区域范围的能源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共同应对能源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由于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资源、领土和历史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圆满解决,其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有效开展。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使用煤炭和韩国、日本大量使用石油,从而导致这一地区由于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超过北美和欧洲地区的趋势,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能源气候合作是解决区域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最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首先,是项目合作。国际气候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充足的全球公共产品,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均衡。东北亚能源合作有很大的潜力,各国在能源方面有很多的互补。日本在节能、环保、开发新能源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国拥有劳动力和油气勘探等部分技术优势,是能源生产大国,对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需求很大。韩国在市场运作、节能等方面也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而蒙古和俄罗斯贮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与中国、韩国以及日本巨大的油气消费形成了很强的互补。如果能在产与需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会为东北亚各国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将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稳定的作用,促进国际贸易的友好发展,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为进一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是资金技术支持。日本和韩国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为了实现东北亚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应尽早兑现承诺,根据公平原则和历史责任提供承诺的资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机制的互相信任。

  再次,是技术转让。正如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所指出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技术需求给予回应,采取切实的转让行动,而不应该为技术转让设置人为障碍。在东北亚各国中,日本拥有最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可促其进行有条件转让,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提高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缓解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是联合治理。环境问题是超越主权国囯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共同面对。由于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大幅度的增加使得东北亚地区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更为突出,由于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超过欧洲以及北美。这不仅对东北亚各国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使得各国所面临的来自国际社会的环保压力更是不断地增大。因此,各国在进行污染联合治理时,应加强政府间的协作,打破国界区划壁垒,进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提出长期的环境治理目标,联手统筹规划与治理。

  虽然通过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东北亚区域各国在气候环境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由于区域内各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对环保的要求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问题等原因,导致各国间的气候环境合作在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屏障。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它关系到东北亚区域的永续发展。因此,要解决东北亚区域的气候环境问题需要长期努力和跨国间的合作,需要不断增强各国间的互信,进行扎实有效的务实措施来落实。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