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
嵇尚洲//www.workercn.cn2014-02-1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措施的推行,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农村有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工业部门吸引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乡镇和城市转移,推动着我国城镇化进程。

  虽然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相对滞后。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历程看,加快城镇化进程大致有三条路径:一是单纯的人口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形成城市贫民窟现象;二是产业膨胀城镇化,城市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缺乏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城市贫民集中就业于低层次的生活服务业,规模过度膨胀,形成经济的虚假繁荣;三是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和服务业发展,资源要素集聚和城市发展推动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正日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局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尤其需要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提高工业生产率。有效聚集和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有利于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节约生产组织中的交易费用,提升工业生产率。因此,工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与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交易活动的便利化紧密联系的。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无不印证了这一变化趋势。从1947年至今,美国产业变迁的基本态势是第三产业持续上行。服务业经历了从工业化前期的商贸运输业、工业化中期的金融业到工业化后期的高科技服务业的转变,推动美国工业生产率不断提升。在过去的10年,在高科技研发服务业的支持下,美国制造业一直保持全球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日本服务业同样经历了从生活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到金融业、高科技服务业的转变过程。从人均GDP分析,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2011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12%、46.28%和43.1%,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同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达到70%左右,美国超过75%,香港超过90%。我国发展服务业,助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具有巨大空间。

  立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整合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现代金融手段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形成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