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市场化的城镇化之路
朱海就//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恰恰是城镇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而非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够好。

  “城镇化”在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城镇化也早已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可是,城镇化尽管美妙,但不可忽视其所包含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一些地方已经暴露出来了,比如鄂尔多斯和神木所遇到的危机。中国其他多数城市,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那样严重的危机,但是假如房价持续下跌,大范围地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

  要避免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采取恰当的实现方式。城镇化的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另一种是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前一种城镇化方式,政府推动城镇化,势必把城镇当作一个“经营”的对象,把自己的意图施加到城镇的各个方面。在一些城市,就已经出现这两种城镇化相背离的情况,如政府规划建造了很多高楼,但却无人居住。

  实际上城镇不能被视为单一的整体。城镇中居住了很多人,这些居民都有其不同的目标,因为居民的目标是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而政府的目标往往是单一性的,比如提供公共产品,显然,政府目标不能代替城镇居民目标。

  以上是从“目标”的角度来说明政府推进城镇化的难度,从“手段”看,也同样是有问题的。政府推进城镇化绝不是免费的,众所周知,政府自己并不承担风险,支配这些要素并不受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也没有市场信号告诉它如何使用才是有效率的,这些原因使得生产要素被滥用,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已经酝酿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政府推进城镇化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代价,不难理解,政府推进城镇化会扩大政府权力,而经济理论和经验事实都告诉人们,当政府手中的权力变大的时候,改革也将会变得更为艰难。

  更为可取的城镇化是“市场化”的城镇化。城镇化的主体应该是城镇中的居民,而城镇的主要资源也正是储存在城镇居民头脑中的知识,或者说,一种配置资源的能力,如哈耶克所说,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不是可以由外人所支配,只能他们自己加以利用。如果能够把这些知识激发出来,不断地加以利用,那么城镇化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且是可持续的过程。

  “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居民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前提条件。一个城市,如市场机制运行得比较好,那么该城市就更有活力和生命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深圳,相比中国其他城市,特别是北方的一些城市,深圳无疑更有活力,这与深圳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聚集了大量有活力的企业,如腾讯、华为等等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恰恰是城镇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而非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够好。假如政府开放公共服务市场,由目前的政府垄断改变为民间提供,那么将会为人们发挥其才能,利用其自身的知识创造巨大的空间,不仅就业机会更多,也使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过去城镇化程度不够高,原因也在于城镇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比如用户籍的方式对人口进入城市施加了限制。

  城镇居民也可以通过参与城镇治理的方式发挥其才能,城镇的治理本身就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过去,城镇的治理由政府主导,其弊端已经显现,城镇的市场化要求居民、企业和民间机构更多地参与到城镇的治理当中,即由“单中心”治理转变成“多中心”治理。

  目前,中国的两大主题,一是改革,二是城镇化,这两大主题其实是同一硬币的两面,是不能分割开来的,这意味着,假如我们选择走市场化的城镇化道路,那么,既推进了改革,也实现了城镇化,一举两得。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