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文明互鉴:中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蔡毅强 朱志明 林静华//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任何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都离不开文化互鉴与经济共赢的相辅相成。“中欧合作”本身就是中欧两大文明的深度交流,迫切需要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谋求增长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主席访欧期间,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写道: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文明互鉴、求同存异,是东方大国与世界的交往之道;只有遵循此道,努力寻求中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架起一座多彩、平等、包容的“中欧之桥”。

  文明互鉴

  多元文化认同是关键

  “虽然中欧选择的道路不同,但追求持久和平繁荣是我们共同目标……我们坚定自信,但不故步自封。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前行。”习近平主席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的讲话,深刻道出中华民族的优良禀性,也道出对中欧合作道路的深入思索。悠久文明是中欧相互尊重、共谋发展的基础。中国提倡的“和而不同”与欧盟的“多元一体”,可谓不谋而合。中欧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彼此依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国情认知所选择的发展路径、社会制度,通过对话协商缩小分歧、解决摩擦,走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之路。

  中欧两大文明历经千年却历久弥新,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当为要因。“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向世界昭示:今天,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既强调合作共赢,也重视平等关系,始终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民族基因,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大邦者下流”,习近平主席还以中国先贤哲语言志,表达了东方醒狮如同居于江河下游那样,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

  文明互鉴

  赢得更多尊重、信任和支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欧架起合作友谊之桥,开启稳定持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习主席欧洲之行,所受礼遇规格之高,令世界瞩目,让我们看到了欧洲态度的转变,也折射出中欧实力对比的变迁。“欧洲老了”,解决欧洲重重问题的出路需要中国。不管是民调,还是智库,欧洲都认为发展对华关系是欧盟未来10年的当务之急。虽然欧洲的中国观有很多杂音,人权问题、涉藏问题、贸易摩擦问题起起伏伏,但险滩和礁石阻挡不了奔腾入海的河流,问题和分歧阻挡不了中国与欧洲互利共赢之路。

  架桥难,护桥更难。“智者求同,愚者求异。”站在今天的“中欧桥”上,合作中难免冲突与摩擦。求同存异、多元共存无疑是一方良好的“中医疗法”。以诚待人、赢得尊重,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笃信的人际交往之道,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同理。多年来,中国在与欧洲各国的合作中,将心比心,以诚聚友,不断赢得尊重、信任和支持。文明互鉴谈的既是中欧两大文明巨人在新世纪的相处之道,也是文明的东方醒狮与世界的交往之道。无论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发表重要演讲,还是在同欧洲各界人士的谈话中,习主席都倡导世人共同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以睿智的思辨深刻诠释了“和”文化精髓。同时,我们也期待欧洲真正放下身段,转变其中国观,重新定位中国,为欧洲梦赢得未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国的外交政策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朋友,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一定不会缺少朋友。

  文明互鉴

  带来中欧两大市场共同增长

  求同存异,多元共存。英国当代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毕其一生总结出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种种冲突,都源于对一元论世界的追求,人类应该学会对其一元论追求的冲动加以节制。把这句话投射在国际关系领域,寓意着人们不应谋求建立一个全球帝国或“大一统”的世界,而应尊重国际行为体的多样性。“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传递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价值的珍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中欧建设通向未来桥梁的事业中,中国与欧洲之间更应求同存异、增信释疑,不应是不同文明相互冲突、彼此排斥,而应是交融互鉴、比翼双飞。

  中国的改革,世界的机遇。与世界同分享、共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为国际政治经济治理更趋公平公正作出积极努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以其大国的智慧与韬略,超大型的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以其中国特色的模式,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原创性的贡献。随着中国逐步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发展红利也源源不断地外溢,形成世界的机遇。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终点站都是欧洲,这与欧盟的大自贸区战略具有广泛契合点。当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彼此携手,当中国梦与欧洲梦相互拥抱,当中欧求同存异、相互借力,未来中欧之间必将形成合作互信、梦想共鸣的良性循环。

  “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作出伟大贡献。”正如英国汉学家李约瑟的预见那样,面对中国包容性的发展,国际社会理应欢迎而不是畏惧,支持而不是遏制,帮助而不是阻挠,因为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