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城镇化建设如何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
黄启学//www.workercn.cn2014-10-28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自治区。在全国城镇化大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广西城镇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加快农业人口转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步伐,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镇化增长速度,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权力,在加快广西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使之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前行、协同发展,谱写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的正效应作用,推动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转向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城镇化建设具有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正效应。要充分发挥这一正效应作用,在积极推进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遵循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进程,克服丢弃民族文化的负效应影响。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称为“苗都”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由村寨民族文化上升到城镇民族文化并实现两者良好结合的典型。如此促使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在广西也有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村寨、融水苗寨自治县的苗族雨卜村寨等。这些实例表明,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民族文化从村寨传承向由城镇和村寨共同传承的路子,既能推进城镇化建设,又能很好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把城镇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心。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中心。这样,既有利于城镇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利于用民族文化影响和辐射乡镇村寨的城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朝鲜族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的城镇化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该市将朝鲜族历史、民族、自然文化精髓贯穿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使城镇建设特色鲜明、风格独具,提升了城市形象、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打造成自然文化风格独特、建筑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中国朝鲜族特色的东北边陲明珠。可见,把城镇作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中心来规划、实施和建设,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

  构建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的创新模式。从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实际情况出发,探求创新互动发展的模式,很有指导价值和实践的借鉴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可以把这方面的创新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依托经济政治中心的城镇化来规划设计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模式。二是依托特殊资源环境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以此开发有特殊价值意义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模式。三是依托原有和再生的原生态民俗民居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城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模式。四是依托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实力推促的城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模式。五是依托边关外贸发展起来的城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模式。六是在城市社区开辟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舞台的模式。这些模式从实际出发、各具特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着多样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挑战,因势利导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民族文化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但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就能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意识的自觉、自信、自强。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对文化的追求逐渐提到生活的日程上来,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对民族文化的吸纳和传承也前所未有的活跃。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经济的基础、展现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大大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们有能力购置文化活动用品开展民族民间文娱活动。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会相应活跃起来,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改革开放也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给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在城镇化的平台上,以改革开放之力强促民族文化创新,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

  造就有利于城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和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正效应作用,必须营造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达成共识,把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互动前行纳入议事日程和城镇建设规划的总盘子运筹。二是坚决克服事实已经存在的“千城一面”现象,根据各民族地区特点确定城镇定位,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民族风情,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切实体现城镇建设的民族文化特性、文化底蕴、结构特征和表象。三是加大投入,重点用于城镇化设计、规划和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民族元素的打造,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务上的民族化要求。四是建立健全民族文化进城镇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体现民族文化特性的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和结构、表象设计得以贯彻实施。五是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建设的生态文明品质,使民族自治地方的城镇建设既融入现代元素,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又在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为百色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