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扶贫如何更“精”更“准”
//www.workercn.cn2016-08-16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为何有群众一听产业扶贫就怕

  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完全成了地方政府唱独角戏的工程。政府“我要你种(养)项目”意识强烈,常常越俎代庖替农民决定种什么、种哪里等,贫困户主体声音边缘化

  个别地区盲目追求产业的规模化与盆景化,缺乏对不同地区自然气候环境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配套,导致一哄而上发展,一哄而下失败

  部分官员坦言,在产业扶贫中,只要钱没进自己腰包就没事,至于项目发展的好不好,上面不管也管不过来,只要项目落地就算成功。个别官员为凸显新政绩,追求标新立异,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思路

  “心都在滴血!搞了这么多产业扶贫项目,没有一个较为成功的,现在群众都在埋怨政府,我们基层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做了。”近日,记者在西部某省几个县区开展产业扶贫状况调研时,一位基层干部痛心地对记者这样说。

  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十二五”期间,这几个县区相继发展了核桃、金银花、脱毒马铃薯、油茶、养羊等众多产业扶贫项目。但是,由于部分地区产业扶贫实施不精准、后期管护不到位、市场波动较大等原因,不少项目接连失败。尴尬的产业扶贫现状甚至让部分基层干部一听产业扶贫就压力很大,群众一想到产业扶贫就害怕。

  在深入采访调研中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地区近五六年来产业扶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越俎代庖式扶贫让产业发展得不到群众支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某县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完全成了政府唱独角戏的工程,政府“我要你种(养)项目”意识强烈,常常越俎代庖替农民决定种什么、种哪里等,贫困户主体声音边缘化,而农民想种、想养的项目,又没有项目资金支持。

  以核桃为例,“十二五”时期,当地投入3800多万元资金,种植了18万多亩核桃,但当地不少群众认为种核桃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只栽不管。最终,全县40%以上核桃园杂草丛生,管护较差,目前全县仅剩7万亩左右管护较好的核桃园。而当地栽种了五六年的核桃树不挂果或挂果率低等问题,更让部分农民砍挖起核桃树,栽起了苞谷。

  二是政绩式扶贫让群众没享受到实惠,心有怨言。为让上级领导下来视察时有看点,个别地区盲目追求产业的规模化与盆景化,缺乏对不同地区自然气候环境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配套,导致一哄而上发展,一哄而下失败。

  例如,某地近年来在没有试种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以每亩430元的投入,发展了1.5万亩从北方引进的金银花,按当初设想每亩至少产100斤干花计算,今年可产750吨以上干花,但当地实际干花产量不到5吨。受土壤气候不适、病虫害灾害、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影响,当地绝大部分金银花已被群众铲掉复种苞谷。

  此外,个别地区在项目规模化与景区化的指标考核下,盲目引进企业“带动发展”,在没有考察企业实力和构建企业与贫困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情况下,将大量的支农资金注入到企业,一旦政府资金“断奶”,企业便以各种名义宣布效益不佳,关门了之。在整个过程中,贫困户没有任何受益,难免心生抱怨。

  三是缺乏产业失败问责机制,导致扶贫工作太随意。部分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产业扶贫中,只要钱没进自己腰包就没事,至于项目发展的好不好,上面不管也管不过来,只要项目落地就算成功。个别官员甚至为凸显新的政绩,追求标新立异,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思路。

  频繁轮换的扶贫产业,也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付。有干部就表示:“我们有统计返贫率,但有统计产业失败率的吗?搞了这么多年产业扶贫,算来算去也就烤烟产业对群众脱贫效果明显,如果产业扶贫做一个成一个,也不会年年有这么多村民外出打工了。”

  如何避免产业扶贫陷入“年年扶年年不见效益,村民年年期待年年外出务工”的怪圈?不少一线基层干部和长期研究扶贫的专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着力眼睛向下的扶贫。某贫困乡镇干部表示,产业扶贫中,企业、大户、农民更接地气,应该由他们来决定或与他们商量发展什么产业,政府亲力亲为的产业扶贫,特别是发展农民不想发展的项目,不仅难以获得群众的共鸣,即使产业成功了群众也不会感激,反倒认为你是为了向上表政绩。专家认为,精准扶贫政府也应精准定位,着力在构建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体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

  二是构建开放性的扶贫工作平台。反贫专家认为,反贫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项使劲,需要构建多元参与的开放性扶贫平台。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群体等主体平等参与和协同行动机制,让产业扶贫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更具参与性,让扶贫成效评估更具开放性。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扶贫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促其成为反贫困的行家里手。

  三是建立产业扶贫问责和容错机制。在扶贫攻坚中,各级干部既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也要有实干干成的责任感,基层干部建议,要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谁决策谁负责的惩戒体系。对于乱决策、不决策,贻误发展时机的,要坚决问责。对于因客观原因造成产业失败的,也要科学容错等。(李平)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