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农谚诗词广为流传
//www.workercn.cn2014-02-12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古语就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受农民欢迎的季节,因为立春后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春天节气的农谚和民谣很多。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立夏小满,雨水相赶”……这些农家谚语短小精练、实用具体,至今还在农村流传和使用。再如一首五言节气歌中这样写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将春天每个节气中的典型物候与景色以及农业生产、民风民俗编在一起,通过景物描绘出鲜明的季节变化。

  还有一些预示天气变化的谚语,如“立春晴,雨水匀”、“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北风雨水多”等等,自古以来都密切影响着农事活动。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到春天节气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描写了先民们随一年四季节气的变化所从事不同的农事活动,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苏轼62岁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个荒蛮之地后,在《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云:“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诗中表现出欢欣鼓舞与清新活泼的春的气息,让人们看到了诗人达观的一面。而伤春则成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由头和契机。其在《清平乐》中借“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抒发离愁,生动而贴切,富有创意。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范成大,在晚年所作的大型田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据《岁时百问》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据统计,《全唐诗》、《全宋词》中,内容涉及“清明”的作品有850多首。有些诗词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最著名的一首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反映了流传至今的清明节主要习俗——祭祖扫墓。古代民间,清明还有植树、插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宋代吴惟信的诗《苏堤清明即事》写苏州清明美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