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弘扬五四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九十五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揭开了中国精神再铸的新篇章。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已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五四运动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再铸中国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逐步建设和确定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精神”传统在现代的革命性转型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起始于五四时期。五四精神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资源。

  其一,五四时期开始引进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反思和批判封建传统,引进西方的各种学说,力图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方案。经过反复探求、思索、比较,进步知识分子最终发现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最理想的思想武器,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改造社会。至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五四运动中后期的指导思想。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其二,五四精神蕴含着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五四运动之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器物和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其意义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要求人们回归主人的地位,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一切权力归人民”的民主制度。五四先驱们提出从思想、文化上建设民主共和的任务,目的是从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同时蕴含着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因子,这种因子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其三,五四精神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救国图存需要标新立异。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从旧礼教到新道德,从旧观念到新思想,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五四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创新”、“改革”。所以说五四精神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

  其四,五四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五四运动批判愚昧落后的封建人格理念,反思社会整体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召唤人们对现代人格理想的觉醒,重树了人们对荣辱善恶的评价标准,使得人们对道德要求进行了新的认识与重构,成为是非荣辱等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我们党在吸收古今中外的价值成果基础上,提出了24字3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也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其一,五四运动提出的“振兴中华”目标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传承与升华。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此,五四运动鲜明地提出了拯救国家、复兴民族、振兴中华的目标追求,点燃了中国梦想、激发了中国精神。九十五年来,这一梦想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这一梦想经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出、概括、提炼,最终鲜明地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二,五四运动提出的“改造旧社会”目标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传承与升华。五四时期,人们围绕怎么改造旧中国、旧社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种思想、主义、思潮和方案争相登场、相互碰撞,各种主义和方案相继提出、论争不止。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旧中国、旧社会的良方。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实践基础上,我们党明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这一价值取向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上的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和超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

  其三,五四运动提出的“塑造新国民”目标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传承与升华。随着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五四时期的人们对中华民族衰落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深刻,逐渐升华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与国民性直接相关的高度,希望通过塑造新的国民人格来改变社会面貌。但是,对传统文化资源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是无法塑造新国民的。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科学客观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在批判地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一价值准则汲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精华,但又不是简单地回到传统价值观,而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照下,实现了传统“中国精神”的当代新生。

  三、继承五四传统,积极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四先驱们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今天,我们仍然必须继承五四传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价值观内在地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要在主体建设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既包括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也包括普通大众。从主体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推进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这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注重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价值、理论和思想,注重以真实、鲜活的人物和事实来展示蕴藏于现实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加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与英模人物示范引导相结合。

  其二,要在客体建设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客体方面来说,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须在改革发展上下功夫,必须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为与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的生长和实现提供良好环境与土壤。比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社会主义理应高扬共产主义的这些价值理想的旗帜。但是,只有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核心价值、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才能使之逐步由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这就要求社会要为之提供更多的价值事实,满足人们的价值期待,不断消除现实社会中与核心价值背道而驰的现象,特别是以优化的制度为保障。这就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以更大魄力和更大勇气推进和深化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这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呼唤。

  其三,要在媒介建设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是宣传途径和传播渠道。从客体方面来说,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一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娃娃抓起。二是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宣讲和实践活动,让人们更好地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三是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四是要借重用好网络新媒体,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五是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总之,我们应该从五四精神中汲取营养,不断继承、发扬与超越五四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