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孝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平//www.workercn.cn2014-08-1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孝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与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华。今天,我们追本溯源,以孝敬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

  孝敬乃人伦之始、众德之本。孝最初起源于人类自然的血亲关系。周朝初期,随着个体家庭出现,周公把父子兄弟之间至爱、至诚的情感作为孝敬的依据,把孝敬美德称为上天规定的做人的本分,把违反孝敬美德的行为视为万恶之首。这个时候,孝敬开始作为家庭伦理和人类人伦的初始形态而存在。

  孝敬美德在传统道德中居于“元德”“首德”“首善”地位,是其他道德得以产生的原发元素。宋代的儒学家们融合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系统总结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居于首位。孝敬的本义是子女“善事父母”,也就是子女怀着爱心去侍奉、赡养父母。子女怎么奉养父母呢?《孝经》将其概括为物质上的“养”和精神上的“敬”“祭”三个方面,即从物质上赡养和悉心照料父母,从精神上体贴、关心、愉悦父母,在重要的节日或者祖先的忌日祭祀先祖。

  孝敬在社会层面的扩展是“亲亲敬长”,也就是对朋友、师长、他人的孝。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孝而发生的,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对社会行孝,做一个友善的人。

  孝敬在政治领域的延伸是“忠”。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就是天下人共同的大“家”,天子、君王就是天下人共同的大“家”的家长、父亲。人们在小家庭里孝顺父母,在大“家”里就要对君王忠心耿耿,要以君为父而忠君,以民为本而爱民,由追祖宗而爱国家,守礼敬业,孝忠两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孝敬正是古代中国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对父母、社会、国家的一种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人们普遍认可并遵循的大德、公德,也是个体应该严格遵守的私德。“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千百年来,孝敬逐步演化积淀凝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所表达的既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爱敬的情感,更是每个人为人处世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发挥着整合社会意识、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

  二

  以孝敬美德为核心内容的孝敬文化,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孝敬文化主张的以“善事父母”为核心内容的家庭伦理,是当代中国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重要源泉。孝敬文化的基本含义是养与敬。其中,“养”是孝敬的基础,“敬”是孝敬的灵魂,人的所有善的行为,都是由“敬”生发的。古人用“敬”厚人伦、移风俗,教化人们:凡是不善的行为、凡是让父母担忧的行为,都是不敬的行为,因此,也是不孝的行为。孝敬文化由孝敬父母到为人处世,贯穿于人的一生,囊括了一切合乎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孝敬以致诚信。在古人看来,孝敬生发诚信,或者说,一个具备孝敬美德的人,一定是一个诚信的人。孟子认为,侍奉君主不忠诚、做官不清廉、做事不尽心、交友不诚信、作战不勇敢等等,都是不敬的表现,甚至连开口骂人、说脏话也是对他人、对父母不敬的行为。所以,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修养孝敬德行,诚实守信。

  孝敬与爱国一脉同源。爱国心不仅包括对故乡的情感,更包含着对父母的依恋和对祖先的崇拜。孝敬与廉政是相生相依的共同体,廉政是孝敬理念在公权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基于敬亲荣亲的需要,孝敬体现了忘我奉献与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时至今日,孝敬文化关于“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以及由此生发的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热爱祖国、感恩奉献、自强不息等优秀品格与当代中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契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一个人修养高尚道德的起点与前提。

  孝敬文化主张的以“亲亲敬长”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伦理,是当代中国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重要源泉。孟子拓展了孝敬文化的内涵,倡导“亲亲仁民爱物”。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亲仁善邻、强不执弱、富不侮贫,主张积极入世、奋发有为、担当道义、感恩奉献,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涵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道德资源。

  曾子从“不孝”的角度论述孝敬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孟子的思想相印证。认为,“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意为做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指孔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告诫我们,孝敬不仅仅在于事亲,生活不庄重,对国家不忠诚,做官不清正廉洁,对朋友不讲诚信,作战不勇敢,滥杀滥伐、破坏生态等等,都是不孝之举。可见,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敬”二字中,孝敬文化涵盖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行为,实际上成为修身做人、理家处世之道。

  孝敬确立社会伦常。“亲亲、尊尊、长长”是孝敬的基本伦理精神。孝首先是亲亲,亲亲是爱与仁,是源头,是根据,仁爱是孝的基础。敬是孝的本质,是尊尊,就是礼的精神。还必须长长,即尊敬尊长,孝与悌是相联系的,悌的实质是长长,这就是义。仁、礼、义是孝敬文化的核心范畴。以此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睦九族,以亲乡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孝敬文化主张的以“唯人为贵”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伦理,是当代中国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源泉。孝敬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唯人为贵”、以民为本。首先,出于对父母的爱敬,孝敬文化要求人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其次,孝敬文化深刻阐释了君主的权力来源和政治担当,提出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人本理念。第三,对治国者提出了修身要求。孝敬文化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修身又以孝敬为先。身为至高无上的君主,也要对国家行孝,对黎民百姓行孝。

  孝敬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出于社会本性追求的基本价值。孝敬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孝敬教育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孝敬文化以“唯人为贵”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伦理,既是统治者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基本理念,又是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的基本价值遵循,这些要求与当代中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内容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今时代,对人民孝顺,甘当人民的公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之纲,对党忠诚、对人民孝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孝敬观。

  孝敬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独特基因,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好,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以孝敬美德为精髓的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孝敬文化从事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将人与人的关爱之情、责任之心推及至整个社会和国家,以孝敬的心态对待他人、对待国家、对待自然万物,最终和睦乡党邻里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稳固国家政权。我们所要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敬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三

  如何推陈出新,凝练孝敬美德,以孝敬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当下,应该从发掘、扬弃、转化、融入四个方面着手。

  孝敬资源需要发掘。长期以来,国人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孝敬文化涵盖了古今一切有关孝的思想理论、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民风民俗以及文学艺术成果在内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既有由一定物质载体所凝结和体现的物质形态的孝敬文化,如与孝有关的建筑、服饰、器物、墓葬等,又有受孝的观念或孝德规范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举止与行动,包括关于孝的各种命名、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礼仪习俗等行为形态的孝敬文化。因此,需要我们在丰富的历史记忆中,在老百姓的生活实践等方面发掘孝敬资源,使中华民族孝敬资源宝库不断得到丰富。

  在扬弃中凝练孝敬美德。今天,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不能照单全收,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养亲、敬亲、谏亲、尊老等孝敬美德中汲取 “泛爱众而亲仁”“从义不从父”“事父母几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人”等思想的精华,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需要,摒弃“父母在、不远游”“光宗耀祖”“埋儿奉母”之类的愚孝,坚守那些指导人们怎样去“修齐治平”的孝敬精义。

  在转化中赋予孝敬美德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传统社会,孝敬包含了事亲、孝悌、孝忠、孝廉、孝与礼、孝与法等多种关系,形成了孝敬父母、继承父志、珍惜生命、兄友弟恭、延续后代、事君忠君、诚信待友、立身立功等丰富的内容。孝的天然性(建立在特定的人伦关系之上)、推及性(从家庭推及至社会、至国家)、义务性(人人都有行孝义务)、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在生活实践中行孝)以及时代适应性特征,决定了孝敬美德完全可以与时俱进的转化,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基因”植入人的心灵。今天,需要将孝敬的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孝敬父母美德的基础上,把继承父志转化为继承父辈振兴中华的大志,把诚信待友转化成为诚实守信、真诚自信的优秀品格,把立身立功转化成为国家努力成才、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把事君忠君转化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感恩,从而使孝敬的内涵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时代感。

  以仁爱为核心,丰富孝敬转化的表达形式。今天,孝敬的主体不仅仅是身为子女的晚辈,而是所有人;孝敬的对象(客体)由过去的父母、尊长、君王,延伸至所有的人,不仅如此,还包括国家、社会、自然万物。在家庭里,孝敬是亲人之间的爱;在学校里,孝敬是师生间、同学间的爱;在社会上,孝敬就是大众间的互敬互爱;在国家层面上,孝敬就是忠于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人生。

  在融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敬孕育于血缘亲人之爱,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最易于被人接受。因此,要遵循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孝敬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之中;要用广大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的具体形式,将孝敬教育融入社会教育大系统中,形成社会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像空气和水一样时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向往和追求讲孝敬、尊孝敬、守孝敬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如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