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多策并举保护寒地黑土
//www.workercn.cn2014-08-12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罗贵玉 刘小宁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寒地黑土面积在全国占比最高,自古就有“谷物仓库”之称。然而随着多年来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致使宝贵的寒地黑土资源正面临着土层变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当前在全球粮食危机时有发生,中国粮食安全隐患未除的背景下,保护寒地黑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寒地黑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地方不同层面及水利、林业、农业、环保、国土、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领域,需要多方合力、多策并举,建立完善的体系并形成有效的机制加以综合治理。

  从省级层面:一是需要实施土地修复重大工程。包括:实施土地平整、中低产农田改造、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建设用地黑土层剥离等项工程。二是需要建立耕地质量变化预警系统。运用“3S”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省市县三级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形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技术平台,对耕地生产环境、综合产出能力进行评估,对苗情、生物量、辐射量、土壤含水量进行适时监测,逐步建立粮食生产管理科学支撑体系。三是需要建立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同步,确定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耕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各地保护黑土耕地资源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市县耕地保有量和耕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黑土耕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逐步把耕地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需要建立省级寒地黑土耕地质量保护长期投入制度。省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15%),列入政府预算,专门用于耕地地力建设。鼓励各投资主体参与黑土耕地保护,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长期耕地质量建设补贴机制。参照江、浙、上海和北京等地应用农家肥补贴农民30元/立方米,秸秆还田补50元/亩,购买一吨精制有机肥补200元的办法,建立耕地质量建设补贴机制,对自觉进行耕地培肥者给予补助和奖励,鼓励农户向耕地投入有机肥料,培肥地力,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从国家层面:一是需要国家强化寒地黑土保护投入的责任主体地位。包括:国家应从维护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将黑土耕地的保护和修复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应对寒地黑土保护实行垂直管理,明确寒地黑土保护投入的国家责任主体地位,由中央转移支付农业主产区开发整理耕地、保护耕地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二是需要国家建立寒地黑土保护专项基金。包括:建立长期耕地质量建设补偿基金、特殊粮食价格保障金制度、寒地黑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金等。三是需要国家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应法规和配套政策。包括:从国家层面出台耕地质量保护法规,把耕地质量的保护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政策上考虑减免商品有机肥生产、产品销售的各项税费,给予商品有机肥铁路运价的优惠等。四是需要国家整合现有各项农业投资,明确用于耕地质量建设资金以及资金额度、部门监管责任,保证耕地质量建设资金发挥应有作用。五是需要国家加大对寒地黑土进行综合治理的科技投入。国家应继续增加对黑土治理的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黑土资源保护的科技贡献率。同时国家应鼓励加强黑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国际间研究与合作,更多地利用先进、成熟的黑土保护技术,加快黑土资源保护和利用步伐。

  (作者罗贵玉单位: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刘小宁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