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理解国家安全
彭光谦//www.workercn.cn2014-07-28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彭光谦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界大国怎样应对恐怖袭击?谁来统一协调各大部门的联合行动?这些国家的外交决策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出台过程?本书从热点时事出发,既从总体介绍各国国家安全机制,向读者展示其安全机构设置、性质、职能、权限、统属关系、反应程序、历史沿革等内容,又结合典型历史事件、突发事件分析比较其机制的优劣,成败因果 。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可能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最重要的国家制度创新举措之一。

  当代国家安全领域处在不由自主的变革当中。在不断变化着的复杂而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国内与国际、有形与无形、传统与非传统事件,都可以构成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内部冲突在各类国家中司空见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变,交织互动;另一方面,对安全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后果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领域、新挑战,使得主动塑造安全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未知因素,从而给对安全事件做出敏捷反应的能力提出了永不满足的要求。

  当代国际安全领域同样在经历迅猛剧烈的变化过程。我们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全球化的开放形势中。国际体系的结构正是转型时期,这个时代的动荡包括大量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知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还没有探讨的问题和危险。

  当代世界安全变革集中于四个方面,或曰四个特征。一是正规机制的无效化:传统机制和能力面临根本挑战,日益繁多的传统上的非安全问题转化为安全问题,传统上的非安全领域因素转化为安全领域要素,大量问题出现在职能部门权责范围之外,而传统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界线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二是混合威胁的常态化:天灾人祸同时存在,大国对抗与合作同时发生,经济因素成为国际政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外政策出现更复杂局面。三是次国家力量方兴未艾:各种团体、甚至个人登上安全舞台,不对称性凸显,某种微小的非安全输入和低成本、低技术手段,就可能迅速传导为连锁反应的爆炸性事件,给社会、国家和世界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四是国际危机破坏性之间的互动关系:安全危机根源复杂、爆发突然、后果严重。一个国家做出一项决策或者采取一个行动,会引起另一个国家的反应,由此形成一个互动过程,结果使危机国际化。

  研究表明,先失败后改革,小失败小改革,大失败大改革,不失败不改革,是大国安全体制的普遍现象。面对这种情势,没有哪个国家的安全体制能够经受不变革的代价。

  迄今为止,国家安全往往充满神秘色彩,人们宁愿透过种种迷雾看待和讨论国家安全。

  定义是系统研究的开始。明白国家安全到底是指什么,十分必要。这就要从概念出发,因为明确概念已成为国家安全研究以至国家安全实践无法绕开的关键环节。虽然这些概念的定义远未达成共识,但起码有助于基本的理解。让我们用中国学者的现有工作成果略加说明。

  首先,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

  其次,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宏观筹划,也就是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价值观的总体构想。

  再次,所谓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规范的中文语境中是不能成立的概念。“安全”作为一种客观状态,本身并不存在“传统”与“非传统”的区别。能够区分为“传统”和“非传统”的,可以是“安全观”,也可以是“安全的构成要素”,甚至可以是“威胁安全” “安全威胁的因素”等等,但绝不是“安全”。

  另外,新安全观包括主权安全、国家享有主权,包括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国家综合安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安全等;经济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核心,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最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内向型、防御型、和平型的特点。这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和西方大国外向型、进攻型、扩张型的安全战略根本不同之处。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可概括为:“卫主权、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促发展”。

  (作者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