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水下之眼”真能封锁岛链?
李力//www.workercn.cn2014-01-29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战略核潜艇部队经过媒体报道走进公众视野后,关于“用潜”和“反潜”的种种解读,一段时间以来成为热议的话题。西方一些媒体前不久宣称,美日早已在第一岛链构建了水下探测系统,似乎暗示中国潜艇“难逃”这一探测系统的“法眼”。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录+比照”式搜潜

  美日结成军事同盟后,美军根据“区域反潜”和“要点反潜”相结合的战术设计,提出在日本周边及其西南的岛链一线,联合构建水下探测系统搜索水下潜艇。其时,前苏联采取“以潜对潜”的方式,大力发展潜艇,给四面环海、易受水下攻击的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水下恐慌”,日本立即表示赞同。

  该系统分为海峡、岛链和热点海区三类,其中海峡探测系统,主要部署在日本本土附近的津轻、对马和宫古海峡,探测潜航在此的他国潜艇;岛链探测系统,主要部署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局部,探测进出岛链或游弋于附近的他国潜艇;热点海区探测系统,主要部署在美日认为的他国潜艇既设阵位或者未来最有可能爆发冲突的海域。

  这一系统主要由水下声呐基站和岸上工作基站两部分组成。其中,水下基站安置在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航海通道处,用于收集这一海区的水文数据和过往水面舰船及水下航行物的水声数据。岸上基站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和处理、分析、比对。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收集活动,可以掌握过往的水面舰船和水下航行物的水声特征,通过判别和比对,就能辨别其属性,这就是所谓的“记录+比照”式搜潜,也就是西方媒体所说的“水下之眼”的基本功用。

  随着中国海军逐步走向大洋,2006年,美日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具有详查功能的两种声波探测器。其中一种是固定在岸边的超声波雷达,用以发现并跟踪远距离水下可疑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上传给“反潜信息处理分析中心”;另一种是超声波摄像机,用于监视水下可疑目标的反射声波,并转化为图像传回分析中心,判定目标属性,使美日在这一地区的联合搜潜范围更大、反潜能力更强。

  还称不上真正的“神眼”

  不过,所谓的“水下之眼”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西方媒体明示还是暗示,简单地认为中国海军“难逃”美日“水下之眼”都过于武断,也是对中国海军走向大洋、走向深蓝的能力和意志的低估。

  首先,在“用潜”与“反潜”的矛盾对立中,“用潜”者主攻,处于隐蔽状态的进攻者,总会从防御者的身上找出破绽,并适时给予致命一击。其次,“用潜”者主隐,虽然进出西太平洋的通道有限,且还布下了“水下之眼”,但一方面,这些通道周边明岛暗礁密布,海沟海槽纵横,洋流复杂,加上大型鱼群穿梭等因素,海洋水声环境十分复杂。而现有的水声探测系统,无论是固定基站还是飞机吊放式或者舰船拖曳式,探测深度和精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现代潜艇潜航较深、噪声较低,要在复杂多变的水声环境下准确判定水下目标属性,远比想象的困难。何况,任何国家的潜艇,无论是战备巡航还是在既定阵位待战,都会实施多种反探测措施。

  另外,在“用潜”与“反潜”的矛盾对立中,“用潜”主合,特别是遂行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潜艇,多有陆、海、空、天、电多方配合,以及侦察、预警等信息的保障配合。而水下探测系统的网络化也为实施体系节点破击提供了可能,一旦关键的系统节点被摧毁,整个系统即被瘫痪。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