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新欧洲”难成遏俄“急先锋”
■倪海宁//www.workercn.cn2014-07-01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酵,一些中东欧“新欧洲”国家的“抢眼”表现,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所谓“新欧洲”国家,是指当年在伊拉克战争中力挺美国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如今,这些国家或明确宣称要增加军费、重整军备;或组织联合军演,邀请美国“入伙”操练,已然拉出一副与美国共同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的架势。与此相应,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访欧时,不仅首访波兰,更一再重申对中东欧的安全承诺:要求国会拨款10亿美元,帮中东欧国家提高防务能力;在中东欧部署更多军队和军事设施等。然而,“新欧洲”真要充当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急先锋”?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美国并无意全力护持“新欧洲”。美国有心安抚欧洲盟友、维护“联盟老大”的信誉,却不会彻底掉头“回防”欧洲和与俄“死磕”。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不断有人批评奥巴马是“软弱的抱怨者”,激得奥一再显示强硬、以显示其无愧“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总统”的身份。然而,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仍将是亚太。自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不愿再在其它地方陷入泥潭。正因这一逻辑,乌克兰危机至今,美国仍明确排除军事选项,并一再敦促欧盟承担责任。而克里米亚事件中美国“口炮”顶不住俄军“炮口”的残酷现实,已然昭示美国在东欧的战略选择。

  其次,俄罗斯不会主动充当“靶子”。出于地缘压力和历史恩怨,“新欧洲”国家对俄怀有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的强硬表现,让这些国家的安全感进一步降低。然而,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既坚决收回了克里米亚,又在风险较大较复杂的乌东部及南部问题上保持克制,并没有更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表现。俄罗斯固然很难迅速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但也绝不会让局面失控,尤其是与大批西部近邻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对抗。

  最重要的是,中东欧国家更加认清自身的战略地位。大多数“新欧洲”国家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严重依赖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及天然气。另一方面,事实一再证明,大国博弈犹如大象角力,倒霉的都是其脚下草地——力弱底薄、身处夹缝、总被用作利益交易“棋子”的中小国家。有鉴于此,面对奥巴马的一腔热情,即便与俄“结梁子”较深的波兰,从高层到舆论都足够冷静,认为区区10亿美元对中东欧各国防务“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可以预期,“新欧洲”既会拉住“盟主”给自己撑腰打气、提供安全“保障”,又会与搬不走的强大近邻斗而不破、力求缓和关系。美国与“新欧洲”国家“打得火热”背后,美国既难以给予“新欧洲”更多的实际支援,“新欧洲”国家也不会甘当对抗俄罗斯的“出头鸟”。毕竟,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处在美俄夹缝的最前沿,只有平衡行事,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好选择。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