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独家稿件-正文
口述实录:“让劳模感到工会就是自己家”
——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育明谈“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
本报记者 白青锋 黄仕强//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育明

  张育明观点

  劳模服务管理是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分内职责,必须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特别是各级工会组织,将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融入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范畴,在服务中精细管理,在管理中优质服务。

  探索新形势下劳模服务新模式,为劳模群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用劳模精神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动作为,创新出“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实现了劳模服务工作由常规性向创新性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由集约化向精细化的转变,在全区营造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新风尚。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重庆市黔江区,就黔江区总工会创新的“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进行调查,并采访了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黔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育明,请他就“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采访中,谈到黔江区劳模群体的基本情况,张育明如数家珍:

  我区现有各级劳模和先进生产(工作)者159名,占全区总人口的0.02%。其中,全国劳模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省(市)部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54名,区级先进生产(工作)者97名。其中,女性劳模19名,占11.95%;党员劳模114名,占71.7%;大专以上学历105名,占66.04%;在岗在职126名,离退休33名;职工劳模133名,农民劳模26名;企事业单位劳模147名,非公企业劳模12名。

  2012年,在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黔江区总工会以调查研究在基层、政策宣传在基层、重点突破在基层、助推发展在基层、关爱职工在基层、化解矛盾在基层、改进作风在基层的“七在基层”为载体,把劳模群体作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特殊对象,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最终形成了以“八分八有”为内容的劳模精细化服务新模式。

  谈到“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的具体做法,张育明介绍说: 

  一是分片调查,情况有档案。组织各级工会干部携《劳动模范信息采集表》,分乡镇街、企业、行业开展劳模普查工作,全面采集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工作简历、先进事迹、荣誉称号、需求建议等6大类21个小项综合信息,建立纸质档案装订成册,同步建立“电子管家”,实现劳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劳模群体分成“示范引领”、“帮扶救助”和“疏导关怀”三类建档,动态掌握全区劳模的分布、结构、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劳模精细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分类管理,服务有侧重。我们针对“示范引领”、“帮扶救助”和“疏导关怀”三种类型劳模的特征和需求,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帮扶,实现劳模服务全覆盖。示范引领型劳模是劳模群体的主体。主要特征为在职在岗,仍是本单位本行业生产、科研、管理方面的骨干,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对这类劳模侧重于塑造“标杆”榜样,激励引导职工。帮扶救助型劳模主要特征为老弱多病或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帮扶救助。对这类劳模侧重于经济上“输血式”帮扶救助。疏导关怀型劳模主要特征为已离开工作岗位,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经济富足,精神空虚,身体健康,心理“亚健康”。对该型劳模侧重于身心上“化疗式”人文关怀。主要措施包括:随时有互访,建立起工会干部与劳模“互访会晤”良性机制,不定期电话联络或上门拜访,让劳模感受工会组织“家”的关怀;节日送温暖,利用“五一”、重阳节等节庆走访慰问劳模,化解“人走茶凉”的心理落差,让劳模感觉到劳模荣誉的珍贵;聚集正能量,适时召开劳模座谈会或举办文体活动,引导劳模发挥余热,为经济社会建设献计出力,保持先进性、传递正能量。 

  三是分级联系,关爱有机制。根据劳模表彰层级,将全国、省(市)部、区级劳模分别落实区领导、区总工会领导和基层工会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制作发放“劳模联系卡”,利用“六大节日”、劳模生日等有利时机上门慰问,让劳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是分线走访,工作有考核。创新联系基层、联系劳模方式,区总工会落实“领导分线职工包人”走访调研制度。按照全区交通布局,将30个乡镇街分成6条线路分别落实到班子成员,各条线路所属劳模的走访慰问分包到各部室,区总工会职工每年至少走访劳模1次以上;基层工会干部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联系辖区劳模,每年走访2次以上。

  五是分区建室,引领有载体。在职工服务中心开设“劳模接待室”,将每周二确立为“劳模接待日”,区总工会领导定期到服务中心接访劳模;在每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召开劳模座谈会,组织劳模参观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全区各乡镇街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素质、科技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是分类扶助,常年有关爱。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劳模的政策措施,预算资金对困难劳模开展节日慰问;在每年开展的“六大节日送温暖”活动中,同步安排劳模群体的“送温暖”工作;对困难劳模实施日常生活、医疗救助,通过全区30余家爱心连锁超市、爱心医院、爱心药房,根据劳模经济状况分别享受10-20%的购物、医疗优惠。201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黔江民族医院为劳模免费安排600元的健康体检,劳模家属体检享受7折优惠。

  七是分头宣传,行行有标兵。一是广泛开展劳模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四进”宣讲活动,学习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及员工身边劳模的先进事迹,让职工群众身边有典型、学习有榜样、赶超有标兵;二是在区总工会门户网站和区内新闻媒体开设劳模风采专栏,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是分层集资,运行有保障。为避免资金掣肘,我们采取“上级划拨一点、本级预算一点、基层配套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给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六大节日”送温暖、临时生活医疗救助等帮扶活动的有序推进。

  在宽敞明亮的黔江区总工会劳模接待室,记者与张志祥、戴滔等5位劳模进行了座谈。他们一致认为,黔江区总工会就像自己的“娘家人”,“他们周到细致的服务真是没得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书明指着墙上挂着的《黔江区劳模精细化服务公示栏》对记者说:“上面有全区所有劳模的名字和基本概况,每人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标得清清楚楚,真正体现了精细关怀。”

  谈到“八分八有”精细化劳模服务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张育明说:

  首先,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基础、长久工程,不能仅靠工会组织单打独斗。需要党政从政策上顶层设计,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更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变过去那种重劳模评选,轻劳模服务的现象。

  其次,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机制、增强实效。“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模式,“分”是实现劳模基本情况、个体差异、服务载体、帮扶措施的“细分”;“有”是实现劳模服务有主体、有责任、有内容、有实效,做到劳模服务工作有的、有矢、有序、有情。但毋庸置疑,作为初步探索的模式,还需要简化形式,增强实效。

  其三,劳模服务管理是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分内职责,必须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特别是各级工会组织,将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融入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范畴,在服务中精细管理,在管理中优质服务,不但要充分体现对劳模群体“精神”层面的重视和关爱,还要有效解决劳模群体的“物质”层面的具体困难,为劳模群体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劳模切实感觉工会就是自己的家,不让劳模的“光环”黯然失色,而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素描:法明)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