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
//www.workercn.cn2014-07-03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

  服务群众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先进性与生命力的根本标尺,更是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增进党群和谐、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建党93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出了先进追求的风采。在全民共铸中国梦的新历史条件下,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肩负着更加厚重、更加深远的时代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全力实现服务功能、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注多元需求,找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

  把握群众需求动态,是有效服务群众的首要前提。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在生存型需求与发展型需求并存的当下,小部分贫困群众的温饱需求有待满足,大部分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的优质需求明显增加,对公平正义、绿色环保、平等民主的期盼也在不断攀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服务群体上涵盖了所有百姓,在服务内容上囊括党务政务、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生产经营、社情民意等所有事务,在服务过程上涉及群众生活、生产各个环节。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首先要从关注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着眼,找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因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力扩大党组织的服务覆盖面,把开展“听民声、察民情”活动作为“解民忧”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服务体系,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片区党支部为主体、党员中心户为阵地的农村社区关爱网络以及“社区+小区+楼院+楼栋+楼栋长”的城市社区五级关爱网络,构建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生产上帮扶、情感上慰藉的“立体关爱”体系,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需求满足在需要时,进而增进党群互信,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搭建服务平台,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

  服务平台直接影响服务成效。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就要整合多种资源,创设多种形式的服务平台,为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创造条件。一是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按照“强党建、促发展”要求,大力开展“转型发展先锋”活动,集中抓好一批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致富资源,深入实施“产业开发工程”、“就业培训工程”、“创业帮扶工程”,采取“特派员+远程教育”、“土专家”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党员及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技能培训、需求分析、政策咨询等指导服务,积极探索党组织服务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二是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继续整合公益资源,推进村级活动中心建设,整合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集教、科、文、卫、计生、政务党务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同时,强化社区健康咨询、创业支持、就业推介、助学帮困等综合服务功能。三是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搭建党建联建平台。整合党建资源,打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在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等,以区域、行业、产业为纽带,探索构建“联合党委统领一会六部”的联建体系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平台,探索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城乡统筹、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片区统筹、村企统筹等区域联建模式与服务网络,实现专业服务和网格服务有机结合。

  健全长效机制,构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保障点

  长效从机制中来,规范从制度中来。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要以促进党员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起集全员培养、全面规范、全程管理与创新激励于一体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服务为导向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党员服务承诺,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积极探索党员全天候管理服务机制、流动党员全程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保障。探索建立党员群众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推广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党员“一员双岗”制度、“民情日记”与“民情档案”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和民情沟通日制度。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突出地域特色,凸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点

  特色源自创新,创新拓展服务。把服务群众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部实践,必须大力发展特色服务,有效集聚地域亮点,努力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基层服务模式。一是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与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治理模式,推进政府社会服务管理重心下移,积极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套餐式”“代办式”“主题式”“订单式”及“上门式”等系列服务,使群众得到及时、便捷的全方位按需服务。二是打造城市社区“居家生活服务圈”。全面推行城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契约化”共建模式,围绕共建主题,搭建社区居民交往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建立“枢纽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健康、购物、家政、托幼、养老、助残等便民化服务,打造“一社一品”的社区共建服务品牌。

  (执笔:曹玉娟)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