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朱海风:为实现平等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朱海风
//www.workercn.cn2014-04-09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王丹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围绕平等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索从未间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将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记者就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平等,以及怎样更好地树立和推进平等的价值取向等问题,采访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

  经济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记者:平等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平等的基本含义?

  朱海风:平等是人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自然生理和社会地位两个方面,核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主要包括经济平等、政治平等、社会平等、文化平等、法律平等。从现代意义上看,平等主要是指权利平等、尺度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经济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和核心,政治平等、法律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保证。政治平等和法律平等的实现依赖于经济平等,没有经济平等,政治平等和法律平等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说:“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

  把平等与无产阶级运动有机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有机联系起来,与消灭阶级结合起来,与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根本内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在存在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平等不可能真正实现,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实质上的平等。“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平等,作为共产主义的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政治论据。”

  分配不公是最突出的不平等问题

  记者: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尽管人们一直在努力去营造一个平等的世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平等始终是相对的,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现象。对此,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

  朱海风:我们知道,平等是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实现程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社会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不等于在实践上已经实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平等,也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自发实现。

  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包括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以及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导致的部分社会成员应享受的民主权利不落实,甚至个别司法不公问题。其中,分配不公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还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二是目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国和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三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形态,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平等是一种有差别的平等。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意义?

  朱海风: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虽然现阶段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尊重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消除差别,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平等与和谐。十八大报告将平等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应然趋向,代表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内在要求。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保障人民权益,有助于减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践行平等价值观要深化体制改革

  记者: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培育和树立全社会的平等观念和价值遵从,应该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朱海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是一种合理的有差别的平等。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平等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注意避免仅仅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平等,将平等单向化或抽象化,又要注意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的老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的平等思想理论,强化公民社会的平等意识,营造平等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消除影响平等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为实现平等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在经济领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实现平等的物质条件。积极推进以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为核心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在政治领域,积极推进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和政治参与的机制程序,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协商的政治权利,反对特权行为,消除腐败现象。

  在司法领域,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制度改革,完善人权保障制度,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社会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在文化领域,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公平,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⑥6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