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胡鞍钢迟福林等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张航 贾中山 李海霞//www.workercn.cn2013-11-14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解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

  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这里面当然有一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选择、自由消费、平等交换等,这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这次提了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我们以前提出科学发展,但是科学发展必须得有科学的调控,我想这里面肯定是包含:一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统计体系;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这些要协调;三是宏观调控按照经济形势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收紧,各种政策怎么配套,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

  适应全球化新的经济形势,这次提出对外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比如说放宽投入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一系列的措施。从现在看,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我们要有我们的跨国公司,我们有实力的企业要走出去,同时也要扩大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新的秩序就是我们自己的自贸区,也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区,利用自贸区体制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出口产品升级,形成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分工,更多地在全球化中得到我们的利益。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

  市场如何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发挥作用?很重要的取决于政府怎么样管和在哪些事情上管,因此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的管好、管出水平。所以,这次公报在这些方面都作了全面的部署。

  公报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后面,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而且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其实这两个方面都是支持这个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两个最重要的保证。所以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政府职能转变,这个工作做好,把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快提高,从事前的项目审批,加快向事中、事后的监管转移。

  另外,公报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方面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包括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很多制度性的安排,也包括对健康推进城镇化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方面的安排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必将会使我们国家整个城镇化的进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而且会使我们新型城镇化更加健康,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解读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法。这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将不再局限于农村,而是跟城市市场并轨,相比过去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单独提出了‘建设用地’,接下来更多农村建设用地参与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促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降低土地和房屋成本。”

  “公报里有两个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国家治理和科学的财税体制。”前者是政治学中的概念,第一次被写进中央全会公报;而后者则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相当于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接下来的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这一串说法其实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正在制定的《预算法》,央地之间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未来的房产税、遗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等。”

  另一个首次出现的提法是“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相比过去强调“走出去”、较不重视“引进来”的导向,更加重视公平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说法,表明未来国内企业不仅要参与国际市场,还要争取引领规则,不仅仅依赖比较优势,这就包括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内涵,还意味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争取掌握定价的话语权。”

解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就成为第一大贸易体。我们只有一个香港是不够的,只有一个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不够的,这样的话就会促进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所以我们说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又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升级版。

  现在农民工异地居住或者说异地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了,他们怎么样去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特别是在城市,我们称之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现在来看,它已经作为一个基本国策,我们感觉非常重要,不仅是城乡之间,包括地区之间,怎么样实现分享这个成果,这个成果不仅是物质成果,最重要的是制度成果。我曾经讲到,中国是“一国两制”了,所谓“两制”实际是指二元结构是两制,怎么样逐渐不断地破解,报告中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信息。

第1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共8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