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理论创新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先导作用
严书翰//www.workercn.cn2013-12-23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突破。就理论创新而言,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三个解放”的论述;二、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论述;四、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述;五、关于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并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论述;六、关于坚持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八、关于政府职能的新论述。

  要发挥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重大先导作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既是由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又是贯彻落实《决定》的紧迫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重要原理的重申,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创新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必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起重大先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突破。就理论创新而言,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三个解放”的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重要理论观点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如何理解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论述是重要理论观点创新呢?这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充分体现。

  《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即“三个解放”)。这“三个解放”中的每一个“解放”,大家都不陌生,但把“三个解放”统一起来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尤其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提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改革到了今天,容易改的都改了。当前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就是活力不足。所以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活力,释放改革的“红利”。

  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决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鲜明地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统一。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因此,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我们所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性质的论述,将会对今后的改革实践产生重大先导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这是《决定》重大理论观点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它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与以往我们从发展层面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结合起来,丰富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治理体系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驾驭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能力,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最重要体现。这一重大理论观点创新必将对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论述。这是《决定》中总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断。既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又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正如《决定》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自从1978年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后,迄今为止,应该说经济体制改革都是我国改革的中心和主轴。那么在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这是需要统一认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这个重要论断告诉我们: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党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只有在实践中坚持这个重要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对其他领域改革起“牵引”作用。

  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述。这个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重大先导作用,可以与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相媲美,这是《决定》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创新。

  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我们都是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是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后者提法是在前者提法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两者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但是这“两字”之改,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发展经济必须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这是对现代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所作的深入浅出的表述。因为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个论断还告诉我们: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内涵和地位是不同的。就资源配置而言,市场是起直接配置作用的,政府是起引导和影响作用的。就起作用的地位而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起非决定性作用。但这决不是说政府的作用无足轻重或可有可无,准确地说政府是起到位和补位的作用。

  可以说,《决定》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成果,是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础上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