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简政放权的关键是还权于社会
丁蓓//www.workercn.cn2014-08-15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其要义在于还权于社会。目光仅盯着取消和下放的数量多少远远不够,更要准确政府职能定位,划清权力边界。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社会要什么不要什么看透看明白,大家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去创造更有序的发展环境。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一年多以来,简政放权迈开大步伐。截至7月底,国务院已分五批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力343项,另有39个子项。从投资创业事项等经济领域到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活动、高校科研基金审批等社会管理领域,政府“放权”的频率和数量越来越多,含金量较高的项目日益增加。在年初至今的二十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简政放权”也堪称当仁不让的高频词。在这一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引领下,全国社会投资创业热情迸发,经济稳中向好,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它是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保障,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其要义更在于还权于社会。目光仅盯着取消和下放的数量多少远远不够,更要准确政府职能定位,划清权力边界。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社会要什么不要什么看透看明白,大家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去创造更有序的发展环境。而在健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给予社会、市场更多自主性,则是释放社会活力的必要选择,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要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各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就得放掉该放的权、管住乱伸的手,做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而非“行于未必当行,止于不得不止”。

  当前,社会对简政放权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有观点认为,“简政放权”就是彻底放权,政府被踢出局。这当然不对。还有观点认为,“简政放权”是把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是还权于下级政府,这更值得警惕。比如,在本次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目录中明令取消“房地产经纪人”等职业资格认证,但若上面放下面收,岂不是 “把衣兜里的揣进了裤兜”,“新瓶装旧酒”?如此一来,很可能又出现新的权责不分、职能不明的局面。“中央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社会,不得截留”,这里强调的就是地方政府、下级政府不要会错意。简政放权最重要的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囿于地方或部门利益的小圈圈而该放的不放、该简的不简,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也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面临一系列挑战,也蕴含一些机遇。头脑清醒,拨开迷雾,走出简政放权的误区尤为重要。这就更加要求政府在相关领域 “防范风险,未雨绸缪”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从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多重身份中解放出来,审时度势还权于社会。政府轻装上阵,个人、企业、市场担起主要责任,明确各自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角色和职能,实现权责统一。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政府部门要精简、要放权,是在“削自己的权”、“革自己的命”,必须要有更大勇气、更大魄力。复杂的利益博弈之中,阻力重重,能否突破明里暗里的阻挠,啃下难啃的硬骨头,也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我们将怎样释放更多更大的“改革红利”,值得期待。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