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笔谈
//www.workercn.cn2014-08-19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两个飞跃”,农民共富的必经之路

  何干强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当前,认真领会并积极实践邓小平“第二个飞跃”战略思想,已迫在眉睫。

  首先,“第二个飞跃”的战略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贯穿的红线,正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一贯方针,就是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奔向共同富裕。

  第二,“第二个飞跃”的战略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邓小平所说的“第一个飞跃”,正是在纠正“左”的错误中提出的。这促进了农业生产多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我国土地经营的绝大部分长期固化在家庭承包制这种小生产方式上,已显示出不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广大农民增收的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第二个飞跃”的战略思想。

  第三,“第二个飞跃”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经验的江苏农民,再次燃起联合与合作的愿望,目前各地农村已出现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态势。事实说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能够与市场经济实现高效结合的,具有超越小农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各级领导要提高贯彻“第二个飞跃”战略思想的自觉性。20世纪末以来,有人片面宣扬家庭承包的优点,淡化乃至彻底否定集体统一经营。各级领导要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第二个飞跃”的战略思想。要充分认识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要走出把公有制等同于旧体制、把改革等同于改掉公有制等认识误区。

  (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叶南客 荆小平

  回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于鼓舞和激励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和创立者。他在1983年1月12日首次提出了“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从此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阶段。这个理论认识打破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理解,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没有统一模式,各国都应当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用“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如何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模式,为和平统一祖国开创一条崭新道路。“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运用,充分表现出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他说:“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九九七年后五十年不变。”“我还要说,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这正是他对社会主义新中国高度自信得出的结论。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85年10月23日,他在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7年2月6日他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他在1990年12月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他的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的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僵化理解,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四、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邓小平提出并领导了改革开放事业,以此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他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开拓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举措。在领导改革开放中,他深入思考中国的国情和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比如,摸着石头过河;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就是共同致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我们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等。

  (作者:叶南客为南京市社科院院长,荆小平为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两大贡献

  储东涛

  邓小平是提出并充分论证“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第一人。

  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马恩经典著作中没有答案,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没有先例,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不可能与社会主义兼容,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信条。但是,从1979年年底到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这14个年头之中,围绕着社会主义能不能实行市场经济,一共发表了10次重要谈话,这就是“邓小平十论市场经济”。其原创性观点有5个:第一,否定了市场经济的“制度论”;第二,肯定了市场经济的“方法论”;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论”;第四,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种市场经济的“异同论”;第五,阐述了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论”。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有两大贡献: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更为丰满、更加鲜活、更具时代性;第二,颠覆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信条。西方经济学历来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坚定地向它发起冲击,从根本上颠覆其基本信条,从而在其理论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还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使我们党最终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全新的公式融入当代中国史,为经济体制改革指引着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尽管发展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但举世公认,这个30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稳定的一个时期。

  但是,改革未有穷尽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实践与发展

  申万霞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同志参与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定地为群众路线注入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一、发展群众路线理论,突出群众路线的地位和作用

  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1977年7月,他在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界定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又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至此,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有完整表述、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的“政党宗旨”。

  二、实践群众路线,实施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早在1978年9月,他就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同年12月,他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为此,他第一次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1961年,他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鼓励并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理论。

  四、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痛陈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并指出官僚主义是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

  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同时,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反对官僚主义的极端表现——腐败。为此,他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作者为泰州市党史方志档案办公室党史宣传联络处处长)

  本报记者颜云霞整理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